《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贺凤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单元,是孩子们认识形体的开始,孩子们对于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认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孩子的空间观念在前一阶段学习观察物体等知识的时候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毕竟还不够丰富,而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比较抽象、难懂。倘若让孩子随意记住这个概念也不难,但是要是让孩子不仅真正的理解体积,并真正的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就要我们教师花费心思了。因为,一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次,本节课,让孩子理解并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概念,仅仅是一个基础的知识层面的目标,要达到真正的让孩子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让孩子们的几何修养得以提升,让体积单位的大小真正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起来,确实需要我们精心预设,进而上出有数学深度和思维深度的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思维得到飞扬!
一、不为情境而情境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而且教材也用了这样孩子熟悉的故事和例子初步感知石头占据了空间,但是,故事的意图我们要清楚,因此简短的故事讲解,我注重的是让孩子注意观察瓶子中水位的变化,抓住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这一问题,孩子答得很好,因为石头占据了空间了,空间,抓住这一信息,让孩子又继续学习。倘若为了情境而情境,我想,数学课也就真正的没有了数学的味道了。
二、充分感知、经历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知识,孩子们的印象才深刻。
例如,体积概念的建立,我就分以下几个层次,让孩子真正的理解掌握。
1、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重点观察水位的变化,抓住为什么水位会上升去学习?
2、实验中,为什么第一个瓶子里的水没有倒完就?
也许是因为有三位老师听课之故,班级中的后进生(化名小韦)小韦还说,溢出的水就是石块的体积,孩子的回答多么好,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多么的丰富,把孩子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引导,让我也兴奋:“小韦的回答多呢精彩啊,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小韦。”小韦脸上的兴奋让我也感到欣慰,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边的学习环节中。
3、通过实例,让孩子发现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4、揭示体积概念,并让孩子看书读一读,并进一步激励孩子的概括能力真的很棒。
5、进一步借助实物强化概念
要让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这五个层次的学习中,孩子们对于体积的认识逐步深入直至理解清楚,悟出真谛!
三、数学的学习源于需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如果我们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回忆面积单位先分后数的比较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必需将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块,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让孩子的空间观念真正得到提升
体积单位的意义让学生真正在头脑中建立起来,就需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通过让学生明白内涵、看一看、闭上眼睛空间想一想,再看一看,找一找身边那些物体的体积接近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之下认识的体积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不仅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大有裨益,并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上一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下一篇: 6 树和喜鹊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