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我运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这节课我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新课开始,我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问“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首先,我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
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
上一篇:《司马光》反思
下一篇: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