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搭配问题》的教学反思

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搭配问题》是整个规律教学体系中的一课,本课的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条规律吗?仔细研究教材,我认为学生在本堂课上不仅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搭配,服饰搭配都是搭配问题,而且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用这条规律来诠释;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更要提高学生自身数学的迁移、类推能力。此外,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的思想是本节课的一个活动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巧设生活化的情境,推动数学的生活化与应用。

以“乐乐去儿童乐园”为一个大的背景主线,设置了“服装搭配”、“路线搭配”、“点心搭配”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层层递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激活了学生的兴趣。

2.巧用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课的开始,设计“速度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化思想的简约,为后面引入用字母或符号记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搭配的有序时,出现了思维的障碍,教师及时地运用游戏让学生多种方法读搭配过程中的有序方法,进而发现“固定一件上衣分别去搭配一条裤子”这样有序的搭配规律。游戏的介入,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不感觉枯燥无味反而兴致勃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也较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有序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二、巧妙设计教学问题和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画“搭配图”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

三、注重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生为本,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进行交流。学生在思考之后生成,在生成后交流反馈,思维经历了一次一次的碰撞,最终收获了有序思维的数学方法。如在寻找服装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连一连、说一说、算一算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布置了数学日记。让学生通过发现,通过记录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使数学生活化。

四、不足之处。

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比较少,还应该关注他人评价。当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边说自己的想法边操作时,教师要给于适当的评价,使其有成就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事实上,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该从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


发布于:2019-01-19作者:yanglizhen

上一篇:《认识钟表》教学感想

下一篇:EEPO有效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