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认识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课前我就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更有效,因此我在课件的动画制作上确实花费了不小的精力,课堂开始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平面图形的世界跨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经历了这样一个依靠讲授无法达到的效果,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我想: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确实是其他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智慧从手指尖开始。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3.让数学回归生活。
在练习中我注重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系列的题目:(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通过练习加深了对特征的理解。(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
二、改进之处
本节课学生比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我也感觉到有很多不足。
1.学生表述特征时欠完整简练,他们的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待于进一步的增强。
2.对于小组讨论与回报应多些调控,该引导时要适时地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整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的教学又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上一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下一篇:《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