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沉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课外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主的、和谐的过程,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学习的过程,是融实践、生活、社会,融听说读写等各种因素一体的综合过程。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无暇顾及古今贤文,视优美的经典为草芥,加之受地方经济的制约,农村95%的家庭无现代著,更不用说古典名著。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中规定:逐步养成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近年来我尝试着对所教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硬规定,须达到《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切实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把学生解放出来,向学生推荐读物,提供指导,让学生能真正和书籍交上朋友。
正确引导,加强课内外联系
小学生的心灵像一朵朵盛开的洁白无瑕的花一样纯 真。从心理角度说,他们的心境又处在不稳定阶段,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对课外书籍都感到新奇,都想去阅读。在教学《读书要有计划》一文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读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制订读书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关键要持之以恒,不仅如此,我还结合语文教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如教学《卢沟桥峰火》,让学生读《地道战》、《铁道游队》;教学《广玉兰》时,让学生读有关写花卉的书籍;教学《钱学森》时,让学生读写科学家的书籍或名人传记;教学《游天然动物园》时,让学生读有关写动物的书籍;教学《负荆请罪》时,让学生读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的书籍,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二、教给学生读课外书籍的方法
学生初开始阅读由于不懂方法,盲目进行,在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读课外书不是漫无目的,就是贪多。只满足了解一下故事情节。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先给予鼓励。然后进行点拨,并结合语文教学加以引导。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用心读,用心想,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要回头自问一下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写了些什么?这样便有了些印象。如果再读一读印象就更深刻了,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让学生从“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学生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摘录的好句”、“主要内容”、“读后感想”八个方面写读书笔记。这样一般学生一个学期能从课外书中学会生字100多个及许多优美词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推动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我首先在班级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课外阅读小组的成员介绍经验或做法。并树立读书标兵,让全体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定期召开故事会,让一些学生在故事会上讲自己读会的故事,使全体同学感受他们会讲故事的乐趣。促使全体同学变得愿读书、爱读书。另外,还经常召开朗诵会,书中人物化装表演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学期结束评选“读书模范”、“故事大王”等。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加强指导,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读,并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注意学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收效显著。
上一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反思
下一篇:读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