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为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活动:
1、以故事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的设计以故事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美羊羊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东西——破解密码——逆用规律,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2、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重组。
由于学生对“搭配问题”这一内容已有较高的起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在选择了衣服后,安排了选择路线、找密码等活动,既体现了教学层次,又分解了集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设计了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多角度思维
整节课,充分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上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下一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