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集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感知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出发,创设接近生活的问题情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综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学生借助教具直观体会数学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思猜测---思考---操作,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学生有笑,有思考,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一、创设问题情镜、激发探索。课堂一开始,以脑筋急转弯导入: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可是仔细一数才3人这是为什么呢?抛出问题,学生大胆思考、猜测,意见统一得出结论:一个人代表两个身份,即是妈妈又是女儿,从而自然而然的揭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二、设疑,直观领悟重复现象。在备教材时,发现课本上的例题对我们部的孩子而言太陌生,为了孩子更好的理解,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例1进行改编,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唱歌(5人)和朗诵比赛(3人),通过抽签、介绍自己参加的项目,让学生发现有一个同学即参加了唱歌又参加了朗诵。这一环节中初步领悟重复现象。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实践操作、感受数学乐趣。为现代教育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再设计教案时,一直想让孩子们通过去操作,去直观感受,掌握知识,于是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两个呼啦圈,让唱歌、朗诵分别到相应的圈集合,甘运享(抽到唱歌和朗诵两项)在两个圈来回的钻,他到底要站在哪?抛出问题,放手让孩子们讨论、操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亲身体会重复的奥秘,同时体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考虑到全盲孩子们如果只是被动挪动位置,不能知道个呼啦圈的形态,因此在操作环节中把机会给他们,除此之外,通过自制教具让孩子们用“眼睛”摸,将学生的姓名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代替让孩子们摆等方法,让他们脑海中形成韦恩图的空间图像。四、本节课不足之处:1、课堂上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操作体验,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回答问题,导致时间不够用,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多做、多展现机会,是自己下一步需要学习、摸索的问题。2、备课过程中,备学生的环节没做好,高估了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水平,导致习题不能顺利完成。3、教学时放手不够洒脱,学习算理这一环节,学生在直面人数的矛盾和认知冲突时,通过操作和思维的碰撞是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但自己没敢做到完全放手,而是选择一步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自己思想工作,大胆放手、相信学生。

发布于:2019-12-19作者:任振访

上一篇:一绳多用

下一篇:体育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