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不争的事实,离开“思维”的“知识”就变成“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变成“死学习” ,“死学习”靠的是“机械重复” ,所以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令人厌倦的,更重要的是“死学习”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 ,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而思维能力又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发展不起来,学习必然会越来越吃力,这样便进入一种不断加深的恶性循环。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并不于在“知识重复的次数”,而在“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在学习数学广角——田忌赛马的策略时,当我出示题目:有12张卡片,排成一行,紫色卡片放在最后。然后规定两个人轮流拿,每人每次只能拿1~4个,最后谁拿到紫色卡片就算赢。 看题目后,学生毫无头绪,思维陷入蒙圈的状态。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我给学生准备了磁卡。推演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建立模型思想。 刚开始玩了2次,每次我都稳赢,最后总能留5张卡片给学生,就像下面这样: 一开始学生还认为是我的运气好,但输了几次后学生们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最后还剩5张卡片的话,那么无论他是拿多少张卡片,最后的紫色卡片总是我的。比如他如果拿走1张卡片,那么下一轮我就取走4个;如果他拿走2张卡片,我就取走3个;……反正不管怎样,紫色卡片最后一定归我所有! 学生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中,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们强烈地要求他先拿卡片,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直接唰唰抢走了2张卡片,留下10张卡片给我,然后不断催我“你快拿你快拿”……
学生们还是聪明的,瞬间识破了我的把戏,他们知道只要留给对方5个或者10个积木,就一定能赢! 学生们打开了思维,发现了诀窍,于是我又加大了难度,又加了3张卡片在里面,现在一共有15张卡片了。
学生们迫不及待嚷着先拿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哪儿有点不对劲,因为这回如果他们先拿的话,不管怎样,我都能拿到最后的紫色积木。如果他们拿走4张,我就会拿走1个,留给他10个。如果他拿走3张,我就会拿走2个,还是留给他10个。
…… 这回他们又开始总结规律了,原来只要每次留给对手的卡片数量是5、10、15……这样5的倍数,那么自己就一定能赢,这个认知比之前又更进了一步!因此,他们学精了,他总结了一个规律:如果一开始卡片数量不是5的倍数,那么他们一定会抢第一个先走。而如果一开始卡片数量是5的倍数,那么他们却反过来拼命地让我先走!思维进阶成功!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已经打通,被可视化的“思维”大大提升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有效提高知识加工及信息传递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我略微更改题目。有12张卡片,每次可以拿1~4张,谁拿到紫色卡片就算输!
学生一看题目,高呼简单,看起来跟之前也没啥区别吗,仍然想用之前的方法来套路我,不过却惊奇地发现,之前的套路完全不灵了!如果给对方留下5张卡片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拿到紫色卡片的,肯定是自己……
但是,如果留给对方6张卡片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拿到紫色卡片的,却会是对方!
再进一步想,如果给对方留下的卡片数量是6、11、16、21……这样的数字序列的话,那么对方肯定必输无疑! 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后,我感觉学生们的数学功底精进不少。要提高教学效能,我们就必须变“强调答案”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变“依靠感性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硬笔书法进步太慢怎么办?
下一篇: 谈背单词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