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
在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你感受到白鹭哪些地方很美?找到句子画下来,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基本上能找到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接着引导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清田钓鱼图”、“树顶站立图”、“黄昏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的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此时我再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欣赏“树顶站立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登高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树顶站立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欣赏“低飞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乱了,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在教学机智上我觉得我是很欠缺的。
总之,教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上一篇:《精美的邮票》教学反思
下一篇:《猎人海力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