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我们身边的数学

我们身边的数学
华龙区实验小学 任珍珍
 
一、内容简介
以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重新《草船借箭》,指导学生重新发现问题,加以讨论并解决,继而引出文学中的数学阅读和故事中的数学阅读身边的数学),最后将数学阅读做一次小小的升华。
二、设计理念
我个人认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所以数学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事例进行引导,教给学生科学而又合理的阅读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强调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细致,它必须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学生在读后,要利用语文阅读中的各种方法,精简出数学知识或问题的精髓,进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知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时还要把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及题目的理解,改过去的“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还可利用课课外,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积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中的数学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特征和思想方法。
2.通过几则数学小故事,从数学的角度激发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在数学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四、前期准备
搜集了很多内容有教学知识的文章和数学小故事,将它们做成了幻灯片,已备上课使用。学生提前进入阅读状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五、实施过程
(一)由课文《草船借箭》入手,从数学的角度重读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现在正在读名著,而且前一段时间刚学过《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草船借箭》,那么我们今天从数学的角度来重新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好不好?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利用数学眼光重读课文。学生找到数据或与数学有关的语句,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的观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再通过“文学中的数学”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文学知识也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丰富它的内题。
1.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全不见。
生:这也是一首诗吗?
师:这首诗虽然很简单,就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但是它也正是借助了数数,让它变的如此诗意。
2.出示一些成语,让学生体会互质数在成语中妙用,开拓下思路。
接二连三、五谷丰登。七窍生烟
生1:我发现这三个成话中都含有数字。
生2:分别是2、3、5和7。
师:大家仔细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数?
生:现,我知道了,它们都是质数。
师:恩,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师:那大家看看下面这些成话呢?
一刀两断 一波三折-一言九鼎 一目十行-一呼百应 千钧一发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十拿九稳 九牛二虎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
生1:我发现每个成话中都含有两个数字。
师: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有什么联系吗?
(小组讨论)
生:我知道了,藏在成语里面的数字都是互质数。
师:不错,你们真聪明。看似简单的成语,只要我们细心以推敲,你就会发现很多我们以前不曾发现的知只。
3.由苏轼为(《佰鸟归巢图》的题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问题:那“一百只鸟”藏在哪儿了?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首诗和它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明明是叫做《百鸟归巢图》,可是这首诗里看不到“一只鸟”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呀,那“一百只鸟”到底藏在哪儿了呢?
(小组讨论、交流)
师提示:要从诗中的数字入手。
生:是不是应该把诗里数字用运算符号连起来啊?
师:大家不妨试试看。
最终找到答案
师:文学世界浩瀚无边,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就能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大家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一起来找找。
六、身边的数学
数学在文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其实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些数学知识马上就会现形。
1.“沏茶”中的学问(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统筹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合理的安排好顺序,以节约时间。
2.分解质因数巧解题(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体会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巧妙解题的好处)
师:我们上学期刚刚学过分解质因数,再看这个小故事,你了解了什么?
生:我一直觉得分解质因数没有太大的作用,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还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七、小结
为学生展示几位名家用“数学”(数字、符号、数字、概念式子等)书写的格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妙处,只要多读、多看,就能数学无处不在,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数学语言不但可以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的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而且是那么言简意赅。如前所述的一些格言,一方面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生,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让我们喜欢数学;让我们也用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发布于:2021-01-19作者:任珍珍

上一篇:《金色的草地》

下一篇:《大自然的声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