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
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 ,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
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 “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
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也突出了古诗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
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一个叫向嘉艺的女孩儿真不错, 她站起来说:
“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 ”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 ,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 ”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
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顺应诗句的朦胧,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山行》: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 、“远上”“斜”、“生处”、“爱” 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 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做以下几点:
上一篇:《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
下一篇:处理错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