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且辨析了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课要求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确定教学起点。由体育馆这个新的教学环境导入,引发学生通过它与班级教室比大小,唤起学生对面积的回忆,导入新课比较自然,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并通过认识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激发起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数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摆一摆,从直观到抽象,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在这节课中,我还运用了迁移,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一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下一篇:年月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