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无金箍,不成佛

无金箍,不成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就像在取经途中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取得真经,修炼成佛一样。但取经路途漫漫,经遇各种艰险挑战,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没有金箍咒的束缚,又怎会有后来的斗战圣佛。
我国教育家李镇西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教育部也曾发布“教师正当惩戒不属于体罚”的观点。其实,教育界不少同仁都提出过采取“教育惩戒”的手段。这里的惩戒不是体罚,更不是害学生,而是爱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违规犯错是常有的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尽可能采用说服引导,进行柔性教育。但对于极少数学生,多次尝试仍无悔改之意,反而觉得老师“不凶,好说话”,事态有加剧的趋势,这时就有必要使用教育惩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教育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把惩戒运用到教育中,就是教育惩戒,即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进行惩,从而让其达到戒。“教育惩戒”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尽量减少或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它或是迟到后罚跑步,或是犯错后补做一件见好事。可见,教育惩戒就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教育。而体罚则是伤害。体罚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残疾,留下心理阴影,造成心理扭曲,带来强烈的抵触情绪等等。因此,教育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
所以教育离不开惩戒。教育惩戒能对学校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犯错的学生起到规范控制作用,使其“吃一堑,长一智”;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做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对学生成长起到帮助作用,“不经历风雨,怎会有彩虹”。教育惩戒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铸就学生完善的人格。
教育家霍懋征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教育惩戒并不违背爱的教育。它就是以“爱”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性的批评中健康成长。它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是一种春风拂面式的教育,让学生在老师关爱的目光中走出误区。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师者严矣,该惩戒的必须惩戒,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徒。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成年之后很感谢当年的严师;还有的学生懂事后对自己曾经的少年不懂事悔恨不已,反倒责怪起家长与老师的不严厉。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讲的也是教育惩戒这种手段。欲要孩子成佛,离不开时不时念一下金箍咒!

发布于:2021-05-01作者:惠琳洁

上一篇:加强小组合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如何通过预习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