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读后感
最近跟风了一本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晚熟的人》。我对标题感到一丝困惑。“晚熟”大约是和“早熟”相对应的概念吧?——我这样猜测。不过对于三十岁的我,还谈不上“成熟”的人来说,“晚熟”实在是不解。
我以为作家在获得巨大殊荣之后,想要继续拿稳创作的笔而不至于被这荣誉冲昏头脑,他势必首先让自己远离现实。为声名所累,繁华与热闹也带来伤害。且这种伤害远胜于因不能获得这声名而带来的伤害。因为后者至少可以在失败之后奋勇前进,前者却必须面临进无可进的尴尬局面。然而使我意外的是,莫言不仅没有“远离”,反而在作品之中无限接近文本的世界、读者的世界、外部的世界。作家自己被写进作品,那个向来居于幕后的叙述者莫言,成为作品之中的一个具体角色。他观察世界,也观察自己:在功成名就之后,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年轻人渴望功成名就,但在《晚熟的人》里看到五六十岁甚至更年老的人的命运沉浮,千帆历尽之后,发现一个人成熟之后还会再次成熟,人就该像莫言一般坦然勇敢,焦虑无用。
上一篇:互动
下一篇:《猫》的观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