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堂生成
吴书会
赛课结束,对自己的课相当失望。下午的评课,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事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中一个词最引起我的反思—“课堂生成”。在我的课中,出现了学生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我却没能抓住孩子的回答,进一步进行引导,而是一味的急于朝着自己的预设进行。
反思本节课:
一、应该跳出预设,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忽略了孩子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回答。只有使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才能进行全新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种动态的活动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本体意义的数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纵身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生成资源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要有效利用,随机应变,引领学生思维,进行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作为一种课堂生活,教学应该有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资源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又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不同观点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才能确保所有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更有价值的见解。面对来自课堂的众多信息,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准确地判断出有意义的信息,筛选出学习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价值的生动情境加以较秒利用,使之成为崭新的课程资源,成为提高师生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让教学更加精彩。
上一篇:站在孩子的角度
下一篇:篮球三步上篮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