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且一周只有一节,按照教材编排信息技术上册内容主要是初识计算机和键盘输入,特别是鱼键盘的输入涵概了七八节课时。键盘输入包括手指分工、击键指法、英文输入、中文输入、中英切换、小大写字母的切换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并且有“金山打字通”软件加以辅助教学,有什么难教的,让学生多练就行了。是的,“熟能生巧”,没有捷径可走,但这些个东西又相当的枯燥,如何让学生能长练而不厌呢?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探究,至今也是模着石头过河,在尝试中前进,只想把自己的疑惑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输入法的切换(Ctrl和Shift组合键)或者用鼠标单击语言按钮都可以在各种输入法中进行切换。看似简单的操作,在班里要多次强调,多次练习,仍有个别孩子存在当堂会,下一次用时又不会了,追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机械式的完成操作任务,没有领会什么时候要做这些操作,所以当他们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仍然不会用,面对这样低效率的课堂情况怎么办?我想到了EEPO中教学理念,我也试着把让学生找出问题,引领着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一味的告诉学生如何能实现某项功能,却忽略了孩子是否需要,无需求的接受,效果往往是甚微的。
打字练习时间长了,过了学生的兴趣点,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式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练习击打的兴趣呢?变幻不同的合作学生方式,刺激学生的击打兴趣。一是可以和同桌比赛击打的正确率和速度;二是全班同学一起比赛,评出优胜组;三是评出“击打小冠军”,积分制奖励;四是师生对抗赛等等;目前来看学生还是很愿意练习击打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的兴趣点只在互联网游戏上。
如何利用打字游戏助力课堂实效?也是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打字游戏固然是孩子的兴趣所在,但游戏的使用必须是有一定打字基础,如果只一味的求速度,就会忽略打字指法;如果过多关注了打字指法,打字速度就很难提高,所以在刚开始练习打字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的打字游戏练习击打,而是建议学生在练习击打时记键盘,记忆击打键盘的手指方向,慢慢就会积累成习惯,速度也提上来。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教师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果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另外,我们是否偏离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的呢?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