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老师怎样从优秀走向卓越
有幸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和江苏省优秀特级教师贲友林的讲座,感慨良多。
孔教授从一般的老师教知识,优秀的老师教过程,卓越的老师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讲起。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给了我全新的教育教学思维观念。他注重结果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他说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的改革核心是什么?无外乎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经历过程算完了吗?学生操作了、思考了,那留下了什么?“留下的就是智慧”。
他提出学知识有什么用,是为了长智慧。所以知识技能是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他给我们举例教“27+4”这个问题教什么?“27+4、37+4、47+4”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这不只是教技能,技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27+4”本质上是什么呢?是“7+4=11”,所以“27+4、37+4、47+4、57+4”本质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让学生做10可以拆成几加几这种题目,这是数的分解,进位制。但有一个问题,“27+4”的事,传统的说法是看到“27”,先想到把“4”拆成“3+1”。在学生那里形成一种自动化,看到“7”想到“3”,没有“3”就去“4”中拆,这是传统的一种做法。是这样吗?可以是这样,但也可以不这样,为什么?看到“4”可以想到“6”,“7”也可以拆成“6+1”,也可以凑“10”。再用一个练习加以巩固这种获得数学思考方法的理解。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老师在完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让孩子积淀数学思考的经验。他总能想到普通老师所想不到的地方,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他对数学的理解足以让我从一个陌生的领域跨越到了一个天堂般的领域,孔教授给我们上课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我耳边,他作风细腻,诲人不倦。
他讲到数学本质上是研究什么?这个问题抛出来,老师们一时没有思考的方向.他接着说,小学数学本质上是研究关系,有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此话一出,令人茅塞顿开。
听了他的讲座,我就在想,作为小学教师,小学教育到底要把重心放在什么地方?我想到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由双基改为四基, “四基”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关于经验,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操作的经验和复合的经验。和学生一起思考,这重中之重,也是今天的重心。着眼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到培养学生会学以及会提问,会创新。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从基础抓起,创造力不是说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创新源于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源于思维的训练。一般老师教知识,优秀的老师教过程,但是不能丢结果。那卓越的教师教什么?教知识形成,教思维方法,教孩子智慧,怎么去思考,怎样去想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基于以上,教师不仅有专业素养,还要有特殊素养,那么教师的特殊素养包含什么呢?第一,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功底。我们很多小学老师觉得教小学很容易,恰恰错了。年级越低越难教,越容易的东西越难教。要用小孩能接受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讲使人眼亮心明,这非常非常重要。那怎么做呢?这需要大家全面把握数学的学科知识,知道知识的核心内涵,比如“2”的本意是什么?这节课教什么?作为基数的“2”表达一共几个,作为序数的“2”表达第几个。至于“2”怎么写怎么读不是重点,重点是它的数学的本意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另外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要知道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还要知道感悟知道内容背后的智慧。这些恰恰是老师们不易想到和容易忽视的地方。
越往下听,越觉得专家老师的高屋建瓴,他们能站在全局的角度通盘解读教材,比如很多老师觉得小学数学的几何就是教学计算。几何里面的计算叫固然几何,几何有变换几何、推理几何、坐标几何等......我们小学数学几何这一块到底教什么?两件事:直观、推理。什么叫几何直观?很多人说我们小学教育界有好几个名师讲,直观就是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属于直观的一种,但不是直观的本质。直观的本质是整体把握一件事情,借助于图,实物整体把握一件事情,剥离这个问题非本质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譬如他很幽默风趣地讲一位在座的穿高跟鞋的女老师,说这有一位漂亮的女教师,但我不研究你的脸蛋是胖的还是瘦的,不研究你的线条是流畅还是不流畅的,我研究的是你光着脚丫子,把你的肚脐眼露出来,看看你的肚脐眼是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些人的肚脐眼到双脚的距离占整个身体的0.618,那么她就是魔鬼身材,但是我们亚洲人多数是上身长,下身短。把女士的身体抽象为一条线段,把肚脐眼抽象为一个点,我研究在这段线段上,肚脐眼这个位置是不是在0.618的位置,不在的话,脚下面就只能增加一段X,借助于几何直观和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决我们女士该穿多高的高跟鞋问题,这是几何学该学的东西该研究的东西。清晰明白的契合了黄金分割好方程的关系。
他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因为古希腊人发现,人的黄金比例是符合视觉效果的。这就是慧眼识别普通问题背后的数学问题,那它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数学抽象。这种能力如果没体验过,就永远不可能掌握,所以人生中很多东西如果没亲身经历过是很难体会的。
总之,只有经验+反思+行为改进+提炼升华=优秀教师成长。这是他送给大家的一个公式。另外还总结了10%AQ+20%IQ+60%EQ+10%的机遇=100%成功,我想也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跟目标。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一般走向优秀,向着卓越迈进,这将是我们毕生追求的,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安全无小事
下一篇:数学教学情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