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问题学生案例 华龙区实验小学 尹瑞珍 一、基本情况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鹏,是班里最为调皮,令人头痛的学生。他入学时连名字都不会写,没有一点基础。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做各种动作,要么自己玩,要么逗引周围同学。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由于没有任何学习基础,所以课堂根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更别说什么学校规章制度。因为听不懂,所以就管不住自己。课堂捣乱,下课捣乱,跟同学打架。成绩可想而知。第一次考试是0分。一年级学习下来,做数学题不会,让他数一数手指头来算,问他有几个手指头,竟然回答有九个。 每天课间都有不同的孩子到办公室告状。后来,又添了新毛病,如果哪个课间跟同学闹了矛盾,就呆在原地,怎么也不进教室。作为老师,无论怎么劝,好话说尽,也劝不进教室。 二、原因分析 问题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溺爱过度,什么规矩,文化都没有教过。到上学年龄了,才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工作很忙,没空管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但是挣的钱根本不寄回家里用。都是妈妈一个人打拼,而且因为丈夫弟弟意外去世,弟媳改嫁,她还养了丈夫弟弟家的一个孩子。加上养孩子爷爷奶奶,根本无暇顾及这个孩子。因此,把孩子送到午托班。孩子一天天几乎见不到父母,而且因为孩子成绩很差,作业几乎什么都不会做,家长暴躁打骂。形成恶性循环。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主要讲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牵着蜗牛去散步,其实,也是蜗牛带着我们去散步。帮扶小鹏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见证了我们的付出以及孩子的成长。 归根结底,孩子天天捣乱,出现各种问题,都是缺少“爱”的表现。 三、对策 第一、讲清规则。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问题学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这样,“问题学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平时多谈心,多交流,和风细雨给他讲解学校规章制度,告诉他在校外排队时应该怎样做,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一点一滴教他哪本是语文书,哪本是数学书,哪个老师上课需要拿出哪本书,什么作业应该写到哪个本子上。该读书了,手把手教他拿书姿势。告诉他课间应该和同学做有益游戏……一遍两遍听不懂,就三遍四遍讲,直到他慢慢听懂为止。 第二,鼓励表扬。 对待后进生,教师更应多一份关心,多一张笑容,多一些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错误,这些错误是那么的渺小;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进步,这些进步是那么的可贵。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更渴望获取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教师的表扬能使后进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而增加原有的兴趣。 这个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打扫卫生很积极,也很会干活。一次班级大扫除时,他负责拖走廊的地,地面被他拖得一尘不染。他的表现让大家惊讶不已。我及时表扬了他,同时把走廊的保洁任务也交给了他。这样,我就可以隔三差五的描述走廊地面如何的干净,也就是变相的表扬他。通过表扬这种方式,将我的良好愿望变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不思进取的、丧失自信的他重获前进的动力。让其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其想学的动力,调动他的积极性,让其懂得承担责任,懂得努力做人。 慢慢地,小鹏违纪越来越少,上什么课知道拿什么书了,作业也能写上来了,课堂上竟然时不时还举手了,虽然答的不对,但是有勇气了。成绩也由零分涨到一位数,两位数。而且,告他状的孩子越来越少。跟同学闹矛盾后不再犟的不进教室了。 老师的真情,耐心,鼓励,慢慢改变着他。希望在这种措施下,这个孩子越来越好!
上一篇:读《献给旅行者365日》一书有感
下一篇:有感于“小要求、大改变”教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