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一个草根教师的教学主张


    作为年轻教师,与其说是作报告,不如说给大家汇报汇报我学习的内容和思想。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在苏州学习一周,跟几个姐姐和宪静一起吃饭、一起住宿、一起听课、一起讨论,过的特别开心、特别难忘。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专家们一节节精彩的讲座,耐人寻味、很值得学习。印象最深的是第六天张冬梅老师的讲座,讲完之后我们几个象炸开锅一样的在那讨论:张老师的人美、课美、她的讲座也很美。她教给我怎样做一个美的数学老师!她认为这种美是来自数学本身的,总之都被张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所以丁主任说让作报告,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张老师。下面给张冬梅老师做个简单的介绍:
张冬梅,现任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是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启东市师德先进个人。近5年,共开设公开课50多节,其中5节获全国一等奖,1节获省一等奖第一名。主编出版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艺术》、《素质教育新教案》等2本书,发表文章450篇。2006年被评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是启东市教研先进工作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在平行班中始终遥遥领先,每学期学生都能发表数学小论文10多篇。
那天张老师给我们放了一节现场课的视频,看完之后让我感受颇深,非常精彩,整堂课安排的非常自然流畅,让我们觉得不是在上课,是在玩,师生在玩中思考、探究,在玩中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思考,真正体验了数学的冷而严肃的美。亲和、睿智的课堂和美丽的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我要是张老师的学生多好啊!讲座就这样结束,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教室,可我们的思绪却仍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体验数学的冷而严肃的至高无上的美,如何把抽象思维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具有数学思想,成为一个智者。听完张老师的课,我们许多老师就说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她的课上你看到的是智慧的闪耀,思维的碰撞,不做作,不矫情,师生之间的融洽让人羡慕,我也油然而生作为教师的幸福。
下面我几具体讲讲张冬梅老师的三个主张。
 
主张一:亲和数学亲和学。
观察张老师的许多经典案例,或听她的报告会发现她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亲和智慧。她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数学在儿童眼中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该是温柔的、亲近的,因此,她主张“亲和数学亲和学”,让学生在亲和的学习氛围中亲和地学习亲和数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做到亲和数学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慧酿成的数学课是深刻而生动的,洋溢的是醇厚的亲和味!
 课堂是有生命的,是儿童成长的场所,一堂数学课是儿童生命的一次美妙拔节。那么,面对天真烂漫的儿童和抽象严密的数学,课堂怎么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积极生长呢?只有尊重生命,让数学放下高深神秘的身段,让数学与数学课堂弥漫浓浓的亲和味,才能真正构筑生命意义完整的课堂教学,才是本真的儿童数学课堂。
 一堂数学课要洋溢亲和味并不容易,它需要把握深刻生动的火候,以真诚热爱为底料,和着智慧创造,方能展现醇厚而又不低俗的亲和味。
2.用童心编成的数学课是真诚而温柔的,洋溢的是纯真的亲和味!
数学课的亲和味是童心编织的。
亲和的教师具有童心。儿童自有儿童的哲学,教师如果有了一颗懂得儿童的心,就会俯下身,去感受、去体悟,焦虑学生的焦虑,思考学生的思考,快乐学生的快乐;教师如果有了一颗理解儿童的心,就能用热爱、真诚、细腻去听出儿童叽叽喳喳的精彩与美妙;教师如果有了一颗尊重儿童的心,就会有教育的纯真、高尚、伟大,才会发生真正的教育。数学是抽象而严密的,而拥有童心的数学教师,就会站在儿童的立场,努力地使数学具有儿童特质,教学时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把成人世界里抽象严密的数学知识改造成儿童世界里所能理解的对象,对儿童数学学习进行理性气质的塑造。
3.自由炼成的数学课是大气而和谐的,洋溢的是高尚的亲和味!
数学课的亲和味是自由炼成的。
数学不是一种超然的知识与技能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体不断参与的探究结果。数学学习,自然也就不是接受权威者的既定知识,而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数学课上,儿童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智的完整的人投入数学学习,从而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习得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反对过分的无机化,提倡有机化教学,即主张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自由──思考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操作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等等。只有拥有了真正的自由,数学学习才会如呼吸一般自然而亲和,学生才会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数学气质与创造能力,实现充分而自由地成长。
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草根教师,带着热情与追求,带着美丽的教育情怀,学做反思性的实践者,扎根于课堂实践,以理性精神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生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主张二:爱生如子。
张老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这个词,但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着。在报告期间,她给我们分享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故事1:几年前,有一次带领孩子去南京市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当时的宾馆条件比较差,晚上有好多蚊子。我跟学生住在一起,因为蚊子比较多,我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当时就想,蚊子,你来咬我吧,吃饱了就不咬孩子们,让他们睡个好觉吧!我讲的可能大家觉得比较作,但从张老师的嘴里把我们讲的泪在眼眶里转悠。张老师虽然没有告诉我们:她爱学生、她爱学生,但她的行为不正诠释了这一点吗?
故事2:张老师讲座一结束,当时我和几个姐姐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要问。记得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张老师,你们班有没有差生?她就给我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原来15年级从来不进教室,别的老师上课他就在学校里转着玩。6年级张老师带了他一段时间后,不管这个孩子听不听,但每堂数学课都能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其他老师还开玩笑说:只要一看到某同学没有在学校里转悠,那肯定做到这节课是数学课。张老师班上的成绩遥遥领先,一共有3个90分以下的孩子,但这个孩子数学只考了20分,张老师从来不批评他,张老师说:我们教师,应该把脚步慢下来,学会等待,等待每一个孩子开花,即便不开花,也要等待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故事3: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每周一上课前会有一个孩子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有一次,市里举行一次听课活动,全市教师都来,刚好听课那天是周一,讲故事的又是个成绩稍微差的孩子。理所当然,学校想着能不能让张老师把这个活动取消掉,或者能不能换一个稍微好的孩子,张老师当场就拒绝了,张老师说:我得尊重每一个孩子、我做什么事都不能伤了孩子的心。当然,为了确保演讲的质量,我可以提前替他把把关。就这样,哪一天的公开课依旧很成功,那天演讲的孩子表现的也出奇的好。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个孩子、等待每一个孩子、一心一意为孩子们着想,做什么事情,都不伤孩子们的心。
主张三:打造41分钟发展的课堂。
一说到这个主张,我就想起21李光杰老师举的那个例子。(伸出手的正面),问:这是什么?(手)。好,跟老师读两遍:手手。过两天考试,出示手的背面,问:这是什么?(懵了,不会)。如果是我,以前我可能也会这样教。但在以后,我不会再这样,要像张老师一样,打造41分钟发展的课堂,比如问完:这是什么?(出示手的正面,接着出示手的背面,)问一句:这是什么?孩子们下回考试就会了。
下面是张老师班里学生发表的一篇文章,大家读一读吧。
张老师的评语:享受思考的美妙比现成的结果更重要。
张老师还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那天做报告,她给我们放了她一节课,在处理“我是小问号”环节里的一道题:8-1=X是不是方程时,张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深刻,她说:我的空间里写了5000字关于方程的文章,还有转载了数篇专家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一句话,可能老师说出来没当回事,但孩子回去以后无法想象,当天空间访问量数百人。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教师更是美丽的。让我们努力尝试着,希望能在课堂上扬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风帆,带领孩子们在“读”“做”“写”的过程中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并内化数学,在玩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成就数学的美丽!

发布于:2019-03-25作者:licaiying

上一篇:我与教师共成长

下一篇:笋芽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