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
太多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约束,而不是教育,我们常常要求他们怎样怎样做,而不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并学会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努力践行,做最好的自己。具体做法简单总结如下:
1、亲其师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我们,才会听我们的话,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先不要忙着给学生介绍自己,或者是提什么要求,不妨先做个简单的调查,听一听群众的声音,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然后,投其所好,做他们喜欢的老师。这就叫我听你们的话,做你们喜欢的老师。理所当然,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听我的话,做老师喜欢的学生。我们班的“班级栏目”就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产生的,栏目的制作是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成员设计制作完成的。这样的扁平化管理,大胆地放手,让同学们有参政议政的快感,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也让同学们感觉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在这样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是不是很容易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信任、愉悦、和谐。
2、零效应
很多老师在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为尽快了解学生,往往会从前任班主任
那里了解关于学生以前的表现。我认为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很容易让我们带上有色眼镜开始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会误导我们,学生是正在成长变化中的人,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渴望得到我们的称赞和认可,而不是否定与挑剔。我会坦白地告诉同学们:“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我都不认识,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你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更是一概不知。我会尽量做一个你们喜欢的老师,也希望你们尽量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学生。我相信同学们会努力向老师展现一个优秀的自己,我们的班级口号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在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是不是会脱胎换骨我不敢保证,但同学们会放下过去所有的思想包袱,在老师的引导下尽量往好的方向改变是肯定的,哪一个孩子不希望给老师留个好的第一印象,不希望老师喜欢自己呢?表现优秀的同学会更努力去做,想最早让老师记住他们。中等的孩子,会从过去的平平凡凡中走出来,想要跨进优秀孩子的行列。而那些过去被忽视、被否定的同学,心中会燃起希望,尽力改变自己。我们班的好几位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经常听张老师说这些个孩子原来怎么怎么不好,但现在怎样怎样地变化。
我给这种做法定义为“零效应”。
3、感受成功
拿我接的这个班为例,开始学生的字体不是很工整,语感也不是很强,发言不积极。为尽快改变这些问题,我就像教低年级的孩子一样的一笔一划地教她们书写,因为他们写汉字不按照笔画顺序写,更没有章法。我告诉他们笔尖要稳下来,让它在纸面上滑行,而不是像小鸡叨米一样的。要做到,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笔画之间要避让要紧凑等。就是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学生很快就感觉到了字体上的变化,我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业拿给家长去看,主动地和家长交流,在家长的鼓励下他们认真书写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字体也会越来越规范。无独有偶,我教他们一句一句地朗读,和他们一起感受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走进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让同学们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需要细细品味。在他们感受到朗读的喜悦之后,请他们回到家给家长读书,讲故事。家长会欣喜地看到孩子的变化,一定会由衷地夸奖。不爱发言,喜欢自己思考,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大循环、小循环、路线平移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同学们搞不懂老师要提问谁,都需要积极地思考问题,否则被问到张口结舌是件很难堪的事情。我常常会听到意想不到的声音,当然是放大镜式的表扬,让同学们感觉到与大家交流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有与大家共享的意识。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学生前进路上不竭的动力,只有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成功地愉悦,才会让他们有资本做更优秀的自己。
4、平等交流
在教室,我不太习惯站在讲台上,更喜欢走到学生中间。因为在讲台上,老师会让学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当我们走下讲台与同学们平视的时候,会让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感觉,会让他们感到亲近,让他们愿意亲近你。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他们的小世界里,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内心有一定的自主性,对老师对家长还有一点小小的叛逆。如果我们单纯地采用压制的方式,很难让他们产生抵触,而不是信服。给他们和你说话的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一起玩耍的空间。老师不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嬉戏,做一回孩子,找一找童年的快乐。
5、自控力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自控力》,一个人只有有了强大的自控力,拥有一个真正强大的内心,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统揽全局。发挥小组的作用,由点到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每一个人都不影响别人,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一个集体中或安静、或活泼、或睿智、或率真,和谐、乐观、向上,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班主任工作就是这样的简单,不需要你有多而聪明的头脑,只需要你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多用点心思,实际上一点也不难,慧由心生,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该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小小朗读者社团活动总结
下一篇:宽容:在平静中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