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览现在各级学校考试,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命运。可见,阅读能力提高了,对学生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正在研究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的课题。我认为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课内外相结合,以精读带博读。下面简要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谈一谈。
一、课内培养
新课标提出“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针对四年级学生,对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一步步开始。
首先是加强词句训练。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如果学生对基本的词句都不理解,还谈何对文章的阅读与兴趣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在每一节的课堂上,我都注重词句的教学与运用。如:教学《燕子》一课时,文章第三段对燕子动作的描写,我让学生读后找动作词,理解作者运词的准确和巧妙。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四字词语,我让学生在理解的课文时,联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的意思,再练习用它们说话。对描写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的学习,我让学生加上动作去读,去感悟,在他们自己创设动作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活跃的时候,也对阅读感到有趣。然后再让学生仿说月季花、菊花、牡丹花等开放的姿态。
对基本的词句理解了,那么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就迎刃而解。
其次是课堂训练。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抓好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很关键的。
(1)、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边画是培养阅读的好方法。如教学《珍珠泉》一文的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这一段写了珍珠泉周围的哪些景物?划出表示景物的词语。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划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学习《太阳》一课时,让学生划出第四段的中心句。这样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又动手到动脑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让学生读、划、思相结合,各种感官相协调,又给了他们创作的机会,一次次的成功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能力。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中特别强烈的、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必会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读最后一段,然后指导:“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思考体会人类的滥砍滥发、无节制的破坏,这样的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收到大自然的惩罚。
如果创设阅读问题情景,学生的阅读兴趣就特别容易激发。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之初,我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月球都有哪些谜?现在这些谜解开了吗?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读,去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激情都与文本融为一体。
表演情景的创设,更能就激起学生的表演欲,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如《西门豹》一课的教学,学完课文以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西门豹那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我先让学生通过竟读文段引起学生读的兴趣,再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表演。学生在组内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表演、互提意见、改后再演,零距离的接触,沟通无障碍,激发了思维,营造了氛围,体会了人物内心,走进了文本,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这一方法的运用,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
最后是注重积累。在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精读课文中的文章是历代名家的精华作品,如果把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者是精彩片段通过背诵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获得新鲜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新鲜语汇的敏感,养成积累词语、句段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对今后自己的学习可以说是终身有益。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积累。除了每课课后要求学生背诵的段落外,我还自主选择背诵,有时也让学生自主背诵,在有弹性、灵活的自主选择中,学生的兴趣更浓。如:《珍珠泉》一课写得很美,全文就像涓涓流淌的泉水,清新甘甜,清爽甜润。我让学生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快、背得多。学生在竞争中既享受着文字的优美,又积累了语言。再如:《画杨桃》一课,我让学生把父亲和老师教育“我”的话背诵下来并对照异同,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又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可谓一举两得。不仅课文中的精彩文字让学生记忆,就连课后的选读课文我也不放过。三年级下册课后的选择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不但语言文字清新优美,而且也是一篇指导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我给学生讲解了它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背诵积累,并且在去仿写,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就曾说过,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学困生更应该让他们多读多背。
二、课外培养
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迷恋阅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1、课外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首先为学生开辟阅读素材,提供充足的书源。
(1)、利用班级图书柜,在班级内开辟读书阵地。每个学期,我都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每个学生最少人手两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看完,开学后拿到班内,放到图书柜里,选举图书管理员,每个星期固定时间交换一次。
(2)、订阅报刊杂志,丰富书籍内容。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征订报刊杂志,我都在班级内鼓励、动员学生多征订,给家长发短信支持孩子订阅。所以每个学期我们班学生订阅的杂志最多,并且种类丰富。看完后自己可以私下交换。
(3)、利用学校读书活动和换书吧,鼓励学生手不释卷。每个学期,我们学校的读书节中的跳蚤书市活动,对每个学生来说是渴望已经,拭目以待的时刻。每到跳蚤书市开市时,孩子们都拿着自己看过的书籍在书市上自由交换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用折扣价买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这又是一次开拓学生书源的好机会。再一点就是我们学校换书吧的开放,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书源,换书吧内,各类书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一到换书的日子,学生都早早到校,排起长长的队伍,交换自己喜爱的书籍。
我们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创设了幽雅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生有个丰富的书源,就在这空天阔海里流连忘。有的学生甚至达到忘我的境地。每当看到学生一个星期内都能借阅到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当看到学生津津有味的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当看到学生废寝忘食阅读书籍的一幕一幕,我从内心感到欣慰。
有了书读只是为学生提供了能阅读的保证,如何让学生喜欢读书才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采取激励措施促使学生爱读书。
(1)、启发诱导就是一条促使学生爱读书的幽径。有了现成的书籍,学生读得得心应手,但有时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寻找挖掘一些书籍,更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所以,有时在课堂上,我就因势利导,诱惑孩子去找书读。如:教学《月亮之谜》一课后,我故作神秘地说:“除了课本上说的月球上的未解之谜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谜至今没有解开,如“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粒子,但是这些纯铁粒子在地球上好多年都未生锈,这还是破天荒的事呢!还有人说,月球比地球还要古老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请同学们课下找找有关书籍或者资料,寻找它们的谜底吧!”这样更诱发了学生自己寻找书籍的愿望。再如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的神话故事,我故意给学生将一些课文中没有的神话故事,并且讲到关键的时候嘎然而止,勾起学生想知道故事结果的欲望,诱导他们课下自己找到有关书籍去读。
(2)、利用班级阵地,采用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多读书。
为了让学生读更多的书籍,我充分利用班级阵地,采用晋级的方法,让学生比赛读书,多读书。如:读完一本书在阵地上挂牌晋升一级,读完十本书时老师奖励一本书。期末根据读书的多少评选班级语文小博士。这样引领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在书海中畅游。
(3)、以人格养成人格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只让学生读书,口头上的命令不如身体力行。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榜样。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先从教师自身抓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我每天都坚持读书,每个星期告诉学生我读的数目,读的内容,和学生比赛读,有时和学生比赛背诵好词佳句,优美段落。有时让学生看我阅读中摘抄的自认认为有用的文段。有时给学生读我写的读后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的感召下,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厚了。
2、古诗文诵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古诗文是精华,是精髓,是民族文化的根。品味古诗文的悠远、豪放、瑰丽、浪漫,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荡涤学生的灵魂。所以诵读古诗文成了我国教育界掀起的巨浪和风潮。因此,我们学校也自编了古诗文校本教研,每个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升级考核,颁发证书。
针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我也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背诵计划,和阅读课外书籍相结合,背诵十首古诗晋升一级,在阵地上挂牌显示。每天背诵,每天家长督促,老师检查,每日一首,积少成多,循序渐进。
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古诗文的诵读,更如酷暑中的屡屡凉风,山涧的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唇齿留香。它更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阅读局限性,更使学生修其身、养其性。《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的文字,韵律丰润,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口不离词,词不离口。特别是它可以和学生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唱,可以咏,可以演、可以玩中学,可以寓娱乐与其中。为此,学生在课下跳皮筋时诵读《三字经》,音乐课上唱咏《百家姓》。并且我们还排演了《三字经》节目《三字经,一日诵》,在全区古诗文诵读节目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更激起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豪情,激发了他们阅读古诗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使他们的情感与文学作品的灵魂相碰撞,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使学生的灵魂受到震感,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成长。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的能力在阅读中提高,正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