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情感的关注对其学业情绪具有显著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听、说、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的能力,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但目前小升初的各类选拔考试对学生的英语成绩非常关注,由此给英语教师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变得急功近利,对学生的英语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而对学生本身的英语学习状态和学习情感的关心不够。小学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新鲜的,但因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学生平时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随着年级的增加,英语知识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开始变得没有自信,不能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这一情感变化,未曾进行积极的干预指导,而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追求高分数,学生便容易滋生不良学业情绪,产生心烦、厌倦等消极情绪,从而造成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从一位六年级学生的访谈对话中了解到,她虽然英语学习不好,但却很喜欢上英语课,喜欢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在英语学习中她体验到较多的高兴、满足、平静、放松等学业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业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教师对英语教学的价值与功能的理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绪。小学英语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生动而有趣的,有英语故事、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大部分教师会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去进行英语教学,但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认为英语单词或者对话才是教学的重点,便省略儿歌或者游戏内容,反复进行单词的讲解和句型的操练。而英语儿歌和游戏等活动又恰恰是学生最喜欢的,慢慢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随之下降,厌倦、心烦等消极学业情绪便逐渐产生。
此外,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学习进行考核,但部分教师为了方便省事,对学生的评价仅仅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准,忽略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从而产生不良的学业情绪。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量化考核,如对学习习惯、学习活动、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学生便能从中获得一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较多的正向的、积极的学业情绪。
上一篇:在心底开出一朵花
下一篇: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