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阅读感悟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后感
王艳华
开卷有益。每读一本书,都会让我们有所受益。虽然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比较幼稚、浅显,但还是时不时地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在键盘上敲打出来。今天,也简单谈一谈自己阅读《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这本书的一点拙见。
一、当时背景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这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银汤匙》手刻版自制印刷书籍。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作为战败的日本物资匮乏,教材短缺,加之大部分教材也因“宣扬军国主义”,被盟军一声令下涂成了漆黑一片,字迹难辨。日本的国语课几乎没办法开下去。
桥本武,作为日本滩中的国语老师,他怀揣“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能力”的朴素愿望,凭借《银汤匙》这本小说,自制了《<银汤匙>研究笔记》,作为国文教材进行教学,将被称为“破落户”的滩校打造成为日本第一名校。
二、精神给养
在读到第一章第九条:“刻印教材的“可怕”气势”中,这样描写桥本武先生:“先将蜡纸铺在原本上临摹下来,再把蜡纸铺在钢板上,刻出字的血肉”“用这种方法,写一行要花整整20分钟。一页20行,即便不休息,也要花6小时40分钟才能刻完。137段的长文共3页又13行,就这样大概有个时间感地一点一点写下去,用铁笔在蜡纸上写需要相当用力,写着写着就指尖发麻,肩膀发僵。慢慢地,拇指、食指和中指也磨出了硬茧。……”“先生煞费苦心地把草假名的读法、字的草体写法交给我们,我却忘了个精光……那不是说,先生的努力就成‘白费功夫’了呢?”“作为上过先生课的一名学生,我想强调的是,先生白费过得那些功夫,已然化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营养和血液,即便一个又一个草假名的读法已然忘却,但边说这是自己的兴趣边以逼人的可怕气势起早贪黑刻印教材的先生对教育所给予的那片情怀,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更重要的是,先生在《<银汤匙>研究笔记》等刻印教材中投入的无以计量的教育热情,今已转化城一股巨大能量在我的体内继续燃烧……而这,才是‘教育’本应有的样子,不是吗”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上的国学课。三年多来,我的国学课从不间断。从一年级的《弟子规》《千字文》到二年级的《笠翁对韵》;三年级的《大学》《中庸》《孝敬》及四年级的《论语》,每天晚上布置学生阅读,每周五的国学课上,就成了我自己的舞台。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每节课下来,虽都累得筋疲力尽,但是这是一节热闹的课堂,是一节没有任何压力的课堂,我班学生说,这是一节很期待的课、也是一节很激动的课。虽然这门课程不在我们期中、期末考试范围之内,与学生考试成绩无关,虽然每次课堂一结束我就要投入到写喜报的繁重工作中,但我乐此不彼。我就是希望我的坚持能让学生从中学会持之以恒,能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奠定文学素养的根基,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传承和发扬。也希望我的这群孩子们能把这些知识或老师的精神与热情转化为他们自身的能量,并在体内燃烧。事实证明,这一路走来,为学生学习语文打好了基础。现在的教育,也应该是这样吧?
三、思维绽放
1、“我不要标准答案,只要你们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和真正的想法。”1950年,自主授课已长达16年之久的他突然决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花三年时间,各自完成一部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银汤匙>研究笔记》,譬如“自拟各章标题”,“校内自拟标题”,“故事开端”“银汤匙的由来”“章鱼小和尚”等,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他让学生自己创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无止境的探索。学生脑洞大开,思维绽放,在好奇的驱使下,自发调查、自己思考,写出真实的感受,为真正属于他们一生的财富。
我由此联想到孟兆斌教授的哲学方式训练,让学生由一个事物等展开联想,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在思维能力的训练上,我自己做的还很欠缺,这也源于自己的思维僵化。
2、在《银汤匙》课堂上,桥本武随时会把小说中的一个字、一个词,变成一个个深入到历史、文化、社会与生活内部的入口。忽而由日本各地的神话传说跑到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不经意间又由日本的武勇传奇牵引出了中国的孙子兵法,由司空见惯的“寿司”讲到了“侍女用语”……直讲了个古今“日”外,天马行空!而最终呈现的,却是一个突破学科限制,强烈刺激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博大精深又互有牵连的浩瀚世界……能勾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让学生们生出深入了解的冲动和欲望,自发采取行动,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没有这么开放,如果由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或者是其中的某一件事展开去,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以后应该想一想怎么把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巧妙融合在一起。如武凤霞老师所说:让学生也该知道一些背后的故事。
3、作者黑岩佑治回忆说:每个月学生们都要根据桥本武老师开出阅读清单,进行大量阅读,每一本书阅读之后都必须写读后感。桥本武老师的作文指导口号是“百论不如一写”——多说无用,每天动笔才是王道。黑岩佑治说他当年对每个月绵绵无穷的“读后感作文”都有了恐惧心,直到走上社会之后才终于深怀感恩,是国语老师桥本武教会他的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令他终生受益。
我不知道我们的统编教材从几年级才开始要求让学生写读后感,这个学期我已经起步了。但是,我不知道人家的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对写读后感的方法指导,我也很盲目,以后还得向各位老师请教。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有了大写的教师,才会有大写的学生。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真正的兴趣,会让你无法止于观望,而是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

发布于:2019-12-09作者:王腾岚

上一篇:扎实做教研,课题促发展

下一篇:不守纪律还是不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