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阅读随笔

阅读随笔
刘儒德教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中先后介绍了64个心理效应,分为三辑,分别是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书中用生动的故事,有趣、鲜活的案例诠释严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使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很容易就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下面谈谈我感兴趣的效应和感悟。
一、         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质疑的新信息,或原来的印象已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变大。如:某人突然出现了异常言行,使别人印象非常深刻,一致推翻了过去对此人的一贯看法,从而导致一定的偏见。有时候一句话伤了多年的和气,就是近因效应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消极的近因效应,在严厉批评学生之后,结束语要妥贴,并且很大必要安慰几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使它产生积极的近因效应。
二、         超限效应:是指当人们所售的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时,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过犹不及、认知超载,通俗讲即“鱼汤虽是好东西,也不能过量喝”。教育学生特别是批评学生时,同一件事不能次数太多,过多了就形成厌烦心理,进而出现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布置作业不宜太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作业太多学生太累就会厌烦,作业质量自然下降,书写潦草,错误率提高。作为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三种效应的不良后果,讲究“布白”艺术,点到为止,让他们自己思考、反省,甘愿接受教育,是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布置作业适量,使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效果自然好一些。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后,就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讲一些心理效应原理合理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发布于:2019-12-10作者:安爱梅

上一篇:不守纪律还是不懂程序

下一篇:请善待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