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各种信息中不断变动的感染和死亡人数,病毒、隔离、“封城”等词语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对于本次疫情和传染的恐惧,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负性情绪。很多人还会有一种恐惧下的无助无力感。一部分人会在恐惧之下启用防御机制。一是无意识过度恐慌,过量关注各种信息,容易信谣传谣,草木皆兵,“吓”自己;二是反向形成莫名其妙的“无所畏惧”或“胆大包天”,并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添乱,给疫情防控带来干扰。
“恐惧”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的强烈的害怕情绪。恐惧心理出现时,明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恐惧,就是不能自我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症状。如果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消失,情绪就会恢复正常。
当人们感知到无法控制和无法预计的危险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害怕的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恐惧,就必须消除恐惧源。这次疫情人们担心的是自己和亲人会不会被感染,担心感染之后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形。因此,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疫情可控可防、感染后可治疗能治好的信息发布;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要及时发布疫情可控、好转等方面的好消息和取得的成效成果;严厉打击各种谣言。对个体而言,要冷静下来细心梳理自己当前的环境和接触情况,逐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防控,这样心里面才会更加踏实,降低疫情恐惧感。认识到通过目前最严厉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有效控制,这样我们的恐惧感就会降下来。当然,个人要在恐惧的时候,有人能够联系上,想说话或交流时有人在。现在,要多与家人、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