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班级特色管理

班级特色管理
几年的班主任生涯,通过不断向老教师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经历过一次次班级管理方法的制定、反思、总结、改革、创新……几年来,本着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原则,不断改进的加分制,经过试行,感觉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形成自己班级管理特色,值得推荐。
第一、分桌、确定组长
首先打破以往低个学生在前、高个学士在后的原则,(因为这样排座位的话,高个子学生永远坐不到前面。)然后破除学习好的学生选中间座位,学困生往后排的旧观念(这样的排座位法,学困生会感觉备受冷落,没有优等生的帮助,学习会更差,还产生自卑感。)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互帮互助意识,适应以后大的社会环境,采用以下方法安排座位,确定组长:
1、全班65人,每8人为一组,共8各小组(剩余一个人分到其中一个小组内。)
2、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把前8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的组长。先给组长安排位置。
3、再把9到16名学生安排在8个组内,为副组长。
4、然后把17—24名、25—32、33—40、41—48、49—56名学生依次安排在每个小组,每个分数段的学生,由组长轮换着选组员。
5、最后57——64名学生再每组安排一个,让这几个学生选组长。
(选组员的标准是:佩服组长,服从组长命令,听从组长安排,在这里组里能团结互助,否则,另选别的小组。)
第二、制定组内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排好座位以后,小组内组员互相研讨,商定本组学习纪律、制定组内公约,参与小组间评比。在A4纸上白字黑字写下来,最后组内每人在公约上签字。公约上墙,张贴在班级阵地栏内。
第三、评比方法
为了便于操作,采用加分制原则,老师给每个小组制作表格,表格上打上组内每个组员姓名,星期,规定课堂发言、作业、记录、卫生等加分项目,确定一定分数,每天由组长执笔,根据组员表现,加减相应分数。
每周一下午班会课上,小组内总分,每周一评比一次,分数最高者优胜。取前两名奖励。
第四、奖励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全班讨论后,确定奖励办法:
1、每周奖励:
(1)小组内成员一天不用写作业(或满足小组内一个愿望)。
(2)每周总分前两名的小组,可以与后面几个小组任意调换班级座位(以小组为单位调换。)
(3)可以与老师合影留念,老师给洗出照片,组内成员一人一张。
2、期末奖励
为了让学生能长期坚持,做事不虎头蛇尾,也为了让班级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期末进行总评、奖励,方法如下:
(1)平时每周加分表中的总分相加后,(组内成员语、数考试分数相加的总和,最后也加入评优中),把分数最高的三个小组,按照总分由高到低排序,进行颁奖。
(2)小组总分第一名有固定奖品。
(3)前三个小组参与击鼓传花形式,参与抽奖游戏
(4)前三名小组成员与两位老师合影留念,作为美好的回忆。
(5)前三个小组可以任选假期作业中的一到两项免写(或满足前三组中一个小小愿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老师下方权利,由小组长负责,小组长又和组员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每个小组的成员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为孩子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道可道,非常道。”
    管就是为了不管。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自我约束,能够自律,其实就不需要管理之道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希望我班孩子有一天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发布于:2021-01-18作者:王腾岚

上一篇:用故事劝架

下一篇: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