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能争。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上面这句话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关于法的解释,言简意赅。
关于法律,有句很形象的描述,法律就像空气,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没有它,你将失去一切。
我们关于法治的努力从没有停止,我们的法治之路虽然坎坷,但是前途光明,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一个法治社会抛洒热血。经过无数先烈的不懈奋斗,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社会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神州大地,抗击疫情势在必行,一个命令,全民居家隔离,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 也出现了些不和谐的现象。
“全国首例防疫物资诈骗案判决”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江苏南通的张某,谎称出售口罩,进而骗取钱财,从中获利9520元。法院网上开庭,判处当事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口罩保卫战》(2月7日)这期节目,向观众传递的是:疫情期间,针对口罩等紧缺物资实施违法诈骗,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难逃法律制裁,还要被依法从严、从重判处。
抗击疫情初期,各种物资奇缺,2020年2月2日,一张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发出的《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截图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瞬时间炸开了锅,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通知书》主要内容为: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云南省瑞丽市发往重庆市的9件口罩被“依法实施紧急征用”。《通知书》落款为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并加盖了鲜章。这是赤裸裸的对法律的漠视,与法治社会的精神相违背。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漠视法律,没有法治精神的表现,倘若全国再出现几个这样的案例,中国的抗击疫情的事业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难以想象,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们的抗疫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果。法律法治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疫情防控,需要法治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把法治为抗击疫情的效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必须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要赢得最后胜利,靠党的坚强领导,也靠每个公民增强法律意识,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形成更一致的行动。要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增强全社会携手抗击疫情的勇气和力量。发挥法治宣传主导作用,让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不囤积商品,理性地共渡难关。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坚持依法防控,首先要依法保障民众基本权利,避免过度使用强制手段。比如,一些地方采取的封路、封小区、封村庄等举措,出发点当然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但在相关决策出台前,应根据本地疫情实际情况,考量其防控措施是否适度、必要。
具体来说,一是决策程序应严格依法。什么样的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应该严格依法决策。如果未经批准擅自采取堵路、断路等妨害交通的措施,就有违法之嫌。二是采取防控措施要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同时努力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三是执行也要严格依法,做到执行有度、合情合理。
越是抗疫非常时期,越是不能偏离法治轨道。越是特殊的时期,法治的作用越能够体现出来,在这个特殊的抗疫时期,离开法治就会一片乱象。近来,由于疫情冲击,西方国家再抗击疫情的表现大跌眼镜,欧美发达国家互相扣押过境的他国物资,其自私的本质暴露。他们引以为傲的契约精神全无体现。
法治,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法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法治社会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依法抗疫,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法治之路还有很长,这条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硬笔字有技巧
下一篇:浅谈英语课堂的单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