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的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A、(指名说)“英英想多玩儿一会儿,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以后,发生了一连串奇妙的事儿。”
B、(板书)贴大树图片。
3、变成树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呢?
A、指名说。
(长鸟窝 住客人 分美食 流口水)
B、生说,师板书贴字条。
二、学习5—8段。
1、默读课文5-8段,用下面的方法步骤进行学习:
一读:边想象情景;二画:画出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三说:可以用上“我觉得-----最有意思,因为------”的句式来说。
2、生读、汇报。
①长鸟窝
师:(课件出示原来的鸟窝图),可是文中却变成了各种形
生:(指贴的板书说)“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的。
师:你认为只有这些形状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还能再说说可能还有哪些形状吗?
生:…….省略号;(生说其他形状)。
师:这么多形状写都写不完,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代替,小小的标点符号里藏着说不完的神奇,请你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6段。
师: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舞,多有意思呀!指名读5.6段。
生:读5.6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菱形的鸟窝在跳芭蕾舞呢!
过渡:你还觉得有意思?
②住小动物。
生:说第7段住小动物。
师:鸟窝里常常住小鸟,可是这里却住着: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狐狸、小鳄鱼,我们就是这些小动物,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第7段。
师:(情景再现)指名问:小兔子你是怎么住进来的呢?(生说:跳进来的);小鳄鱼你是怎么住进来的呢?(生说:爬进来的);你想住进去吗?(生:想),请你读一读第8段。
生:指名读第8段。
师:多么神奇的大树还会弯腰,还可以住小动物进来,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5-8段)。(课件出示):“我真的变成一棵树,这棵树不长苹果、梨,却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有(生读第6段),还请了(生读第7段),你怎么住进来(生读第8段),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哦!
过渡:多么有意思、奇妙的想象呀,大树长鸟窝,鸟窝里住动物,却不住小鸟。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奇妙的事儿发生呢?
三、学习9-20段。
1、继续学习9-20段,运用刚才学习的一读,二画,三说的方法进行学习,先自己读一读,再圈画,然后同桌说一说。
2、生读、画、说。
A、生说(预设第9段)。
师:“丁零丁零”(零在这里读轻声)请你来读一读,(生读);放到句子中读一读(生读)。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出这种声音?
生:风铃、闹铃、铃声……
师:好奇妙啊!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生:丁当丁当 轰隆轰隆(课件出示读一读)
师:拟声词的运用会让人产生联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以后的写作中,你也可以加入拟声词。
B、生继续汇报(预设第12段)
师:小动物们怎么吃的,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大口大口、有滋有味),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
生:读12段(指名读)
C、就连大树的我也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生继续汇报(预设13.14段)。
师:请你来读第13.14段。
生:读。
D、此时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自由读一读15-19段。
师:指名分角色读一读15-19段。变成大树的我看着小动物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忍不住流了口水,小动物们把他们当成了什么?(课件出示)。
生:当成了“水、奶、尿、眼泪”。
师:一起读一读15-19段吧。
四、学习21-23段。
1、这些小动物连我口水都不知道,妈妈却知道,齐读21-23段。(生读)。
2、哎呀,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们、最爱我们的人。
五、总结、拓展。
1、多么有意思、奇妙的想象呀!这节课我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和英英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想象之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文中的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把想象写出来的?
2、生说,师贴。
(我为什么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什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
3、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儿?你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写,也可以自己大胆的想象来写,(课件出示学习卡)。
什么时候我也想变 | 我变成什么 | 发生了哪些 有趣的事儿 |
上一篇:曙光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