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读后感2
华龙区实验小学 刘晓晗
重智不重体是中国传统育儿最大的弊病,强健的体魄是目前中国孩子最稀缺的财富。培养出奧数高手的妈妈不计其数,但关注孩子文武双全、人格魅力的妈妈却不多。其实,运动不仅能让孩子长高、长好,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运动中习得各种人生品格,如坚忍、坚定和坚持,协作、共情力和领导力,忍耐、自控力和自制力等。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一提到文人,比如作家、科学家等等,就是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反过来,体育人大多身体健壮,头脑简单,知识贫乏,在文化科技等方面不可能有高深的才智和成就。这样就把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对立起来,这便是重文轻体的根源。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他们与健康的孩子相比耐受力、抗干扰潜力相对较差,而且容易疲劳,导致学习过程的注意力涣散,这些学生也可能很努力地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总是达不到效果,此情绪悲观消极。后果可想而知。体育锻炼正是改变这种状况的良药。
我翻阅了一些有关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诸多益处,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促进和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了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做了以些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益处:
一、调节情绪,陶情操。在从事繁重的学习后,参加简单活泼的体育活动,如练习的律体操和舞蹈,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进行活动,欢快的情绪油然而生。当学生受到挫折和压抑时,透过体育锻炼能够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和转移。
二、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透过参加体育运动,个性是一些群众项目的活动,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三、提高自信,完善自我。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个性是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能在自身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并比不满足,提高自信心。并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得到自我完善。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资料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力等选取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运动的资料,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体育运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向成人迈进的过渡时期。我们作为家长,我们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孩子的强身健体意识,增强孩子的体魄,为他们的前程保驾护航。
上一篇:随笔2021.09
下一篇:随笔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