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读心

 
——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华龙区实验小学  张莉
最早认识于丹老师,是观看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论语》。于丹老师,她的知性,她的睿智,她的修养,那种美丽,如清水出芙蓉般清新淡雅,靓丽洒脱。前几天,女儿的朋友送她一份生日礼物,一回家便递给我,说:“你肯定喜欢,先过瘾吧!”礼物便是这本《人间有味是清欢》,浅绿的封面,淡淡的氤氲,随手翻阅,便恋上了它。读它,也读心,如一杯清茶,香气萦绕,心灵变得澄澈透明。
生命、幸福、成长、行走、闲情、流年,几个主题词把整本书联结起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既养眼,又养心。
最喜欢的是每一个篇章前的“微语人生”,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人生的真谛。例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一家人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从小享受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滋养,只有等到离开了家之后才意识到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于是对家对亲人的牵挂愈久弥香。
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的终极使命是“陪伴成长”。有人说,所有的孩子在来到世界之前,都是天上的天使,来到人间的原因是翅膀折断了,需要找一个缝翅膀的人。他还怀着天空的梦想,记忆着天空的模样。我愿意相信是上帝把这些天使送到我们身旁这个美丽的童话,这是信任,是嘱托,我愿意做那个给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只是希望,在他们飞上蓝天的时候想起——幸好遇见了我,这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值得我们用心去完成这份责任。
于丹老师说:“每一段异域文化之旅,都可以是一个让生命归零的新坐标,欣欣然的赤子之心活泼泼重新烂漫。”读她的游记,仿佛也有了那么多最美的遇见,与它们对视,与他们交流。余秋雨老师喜欢旅行,他去思考文化,研究历史,于是诞生了《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在他深邃的目光中,精炼的文字中,畅游世界,拷问思考。对于我来说,喜欢去旅行,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放空一切,用脚丈量广袤的土地,用眼欣赏斑斓的世界,用心体验神奇的自然……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程,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读《三大洲:时光逆流,灵魂借宿》一文,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它是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阴晴圆缺,田间的蟪蛄不知道春天过去还有秋天,只因他们生命太短,没活过那么长。很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狂妄,是没有体验过天高地远。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在“北京大学”校园漫步的时候,蓦然回头看见一面墙壁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鲁莽源于无知”。观望我们的生活,我发现,身边那些喜欢说大话的人的确大多是鲁莽之人,之所以那么口无遮拦,是因为这些人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的鼠目寸光。很多人都不愿做井底之蛙,它如果不跳出井口来,始终都不会相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多么精彩。
想想我们,每天穿行于小小生活圈中,面对着不变的群体,生活极其单调乏味,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顾低头干活,不顾抬头走路;只顾默默耕耘,不问春华秋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谁敢说这不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现状?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运而生,让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要让自己不与社会脱节,我们需要读书,需要学习,这种欲望应该“愈演愈烈”,否则定会被后浪无情地甩到沙滩上。引用于丹老师的话来说:“读书和行走有同样的效用——获得内心的成长。读万卷书是向内涵养精神,行万里路则是向外拓宽视野。”
当然,于丹老师那么懂生活、会生活的人,不可能做一个无心的忙碌着,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放下功利,找寻源自内心的品质生活,喝茶、听琴、赏花……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保留内心的纯真和生活的持续热情。不要随意错过当下的美,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生活中还有风花雪月,还有看似无用的美好。
最后,用这本书的结尾处的一段文字来做结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走遍千山万水,尝遍人间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这就是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发布于:2018-04-28作者:张莉

上一篇: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下一篇:《复式统计表》教学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