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有思考发生”的eepo数学课堂 ——《年月日的练

“有思考发生”的eepo数学课堂
                   ——《年月日的练习》教学与思考
华龙区实验小学  翟淑娟
eepo有效教育的实验改革在我区进行了两年时间了,回顾这两年的每一次培训,每一次活动都会冲击老师们的认知。从开始轰轰烈烈的“形式”,到后来铺天盖地的“开放性素材”,在我看来这都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思考发生,并不是简单的合作写个大卡了事,这也不是EEPO所倡导的。下面以我在全校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研讨课《年月日的练习》为例,以供大家分析和指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 熟练理解和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拓展认识“季度”和“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过年月日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对大小月的记忆还不太熟练,对判断平闰的方法已经初步了解,但对“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理解不清。整体分析最多是知识的一个累积,并不能灵活思考和运用,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综合练习。
【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
【课时形态】
标准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回忆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二人组交流。
2、 全班汇报,老师随之板书在大卡上。
3、 提问:除了我们学习的这些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部分期待唤起学生的记忆,老师将内容板书在大卡上意在使用大卡的留存功能,以便利用学生的无意识记攀升强化次数。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窄,其它时间单位仅仅说出了星期,和我的预设相同。
二、 拓展学习
1、 课件出示“季度”和“旬”的介绍,生自学。
2、 师引导生讲解:季度该板书在哪里?和年、月有什么关系?进而介绍四个季度和所属月份。旬该板书在哪里?和月、日有什么关系?进而介绍上中下旬的天数。
 
为什么我预设了这两个单位,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出现关于季度或者是旬的题目,所以重点拓展了这两个。学生听到介绍觉得很新鲜,也很有兴趣。
三、 构建多向度平台
 
1、 四人组一起读题和思考。
2、 每人任选一题写在小卡上。
3、 四人组内讲解,一人讲三人听,把小卡面向全组,注意声控。
4、 两个四人组组成八人组并汇总,图文结构把解题过程写在大卡上。
5、 全班汇报讲解。
我利用题目构建对年、月、日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执行步骤清晰。但是实际课堂中并没有预设的这么完美,第4、5两步都没有进行。在第2步时我全班巡视,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求上半年有多少天,学生用365÷2或366÷2,在学生的认知中,一半是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这就是学生的思维,我看到这个错误很普遍,当时没有提示也没有阻止,而是进入交流,希望四人组中会有其他孩子能深入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改正,结果只有一个四人组发现问题了,其他四人组仍然是不明就里,因为在求第三季度多少天时,也是同样的错误365÷4或366÷4求一个季度,强化了错误。至此为止,我觉得不能再向下走了。如果继续4、5步,那就是形式主义,花架子课堂了。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都不会因为这是公开展示的课而不注重生成。于是我果断停止四人组的交流,请其中一个四人组上台汇报第一题的解题过程,全班交流,学生说:“每个月的天数不是同样多啊,能÷2来求吗?”一语点醒梦中人,很多孩子开始议论纷纷,说:“上半年得把1-6月的天数加起来”、“闰年二月29天,上半年得多一天”“下半年的天数肯定和上半年不一样多”,七嘴八舌很热闹,但是热闹中的“思考”尤为重要。接着学生很快意识到第三季度也不能除以4,得把7、8、9月的天数加起来。听课的老师们不禁为此刻的孩子鼓起掌来。
    没有八人组,没有写大卡,没有图文结构,有是只是真实的讨论和交流,生成的精彩,智慧的思考。无论何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都应以学生的基础为前提,学生学习新内容解决新问题时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入场。可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却是内隐而又独立的,我们看不见,预设有精彩,预设不到更精彩。
 “有思考发生”的eepo数学课堂
                   ——《年月日的练习》教学与思考
华龙区实验小学  翟淑娟
eepo有效教育的实验改革在我区进行了两年时间了,回顾这两年的每一次培训,每一次活动都会冲击老师们的认知。从开始轰轰烈烈的“形式”,到后来铺天盖地的“开放性素材”,在我看来这都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思考发生,并不是简单的合作写个大卡了事,这也不是EEPO所倡导的。下面以我在全校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研讨课《年月日的练习》为例,以供大家分析和指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 熟练理解和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拓展认识“季度”和“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过年月日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对大小月的记忆还不太熟练,对判断平闰的方法已经初步了解,但对“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理解不清。整体分析最多是知识的一个累积,并不能灵活思考和运用,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综合练习。
【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
【课时形态】
标准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回忆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二人组交流。
2、 全班汇报,老师随之板书在大卡上。
3、 提问:除了我们学习的这些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部分期待唤起学生的记忆,老师将内容板书在大卡上意在使用大卡的留存功能,以便利用学生的无意识记攀升强化次数。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窄,其它时间单位仅仅说出了星期,和我的预设相同。
二、 拓展学习
1、 课件出示“季度”和“旬”的介绍,生自学。
2、 师引导生讲解:季度该板书在哪里?和年、月有什么关系?进而介绍四个季度和所属月份。旬该板书在哪里?和月、日有什么关系?进而介绍上中下旬的天数。
 
为什么我预设了这两个单位,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出现关于季度或者是旬的题目,所以重点拓展了这两个。学生听到介绍觉得很新鲜,也很有兴趣。
三、 构建多向度平台
 
1、 四人组一起读题和思考。
2、 每人任选一题写在小卡上。
3、 四人组内讲解,一人讲三人听,把小卡面向全组,注意声控。
4、 两个四人组组成八人组并汇总,图文结构把解题过程写在大卡上。
5、 全班汇报讲解。
我利用题目构建对年、月、日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执行步骤清晰。但是实际课堂中并没有预设的这么完美,第4、5两步都没有进行。在第2步时我全班巡视,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求上半年有多少天,学生用365÷2或366÷2,在学生的认知中,一半是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这就是学生的思维,我看到这个错误很普遍,当时没有提示也没有阻止,而是进入交流,希望四人组中会有其他孩子能深入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改正,结果只有一个四人组发现问题了,其他四人组仍然是不明就里,因为在求第三季度多少天时,也是同样的错误365÷4或366÷4求一个季度,强化了错误。至此为止,我觉得不能再向下走了。如果继续4、5步,那就是形式主义,花架子课堂了。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都不会因为这是公开展示的课而不注重生成。于是我果断停止四人组的交流,请其中一个四人组上台汇报第一题的解题过程,全班交流,学生说:“每个月的天数不是同样多啊,能÷2来求吗?”一语点醒梦中人,很多孩子开始议论纷纷,说:“上半年得把1-6月的天数加起来”、“闰年二月29天,上半年得多一天”“下半年的天数肯定和上半年不一样多”,七嘴八舌很热闹,但是热闹中的“思考”尤为重要。接着学生很快意识到第三季度也不能除以4,得把7、8、9月的天数加起来。听课的老师们不禁为此刻的孩子鼓起掌来。
    没有八人组,没有写大卡,没有图文结构,有是只是真实的讨论和交流,生成的精彩,智慧的思考。无论何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都应以学生的基础为前提,学生学习新内容解决新问题时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入场。可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却是内隐而又独立的,我们看不见,预设有精彩,预设不到更精彩。
 
 
 
 
 

发布于:2018-09-30作者:翟淑娟

上一篇:要素组合课型反思

下一篇:《窃读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