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濮阳华龙区实验小学 王慧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王老师先带大家认识两个新朋友,他们叫朗志万和伊琳娜。
出示图片,读出人名,给“朗”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1)、出示词语
漫出 鱼鳞 哎呀 哄骗
多种方式读
“哄”是个多音字,知道“哄”的三个读音。
hōng (哄抢 哄堂大笑)
哄 hǒng (哄骗 哄劝)
hòng (起哄)
(2)、出示生字
漫 鳞 哄 骗
读生字,组词语
交流“骗”的识字方法
区分形近字:骗 篇 偏 编
师:给熟字换偏旁,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呢!而这些汉字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3、默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______,对此伊琳娜产生了______,并通过______,明白了______。
二、 学习课文
1、 法国科学家郎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漫”
“漫”有三种解释,到处都是,遍地;水过满,向外流;随便;
师:理解字词的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图文插图。
2、 面对郎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怎样回答的。
读2、3、4自然段
现在我们来到现场,这两组的同学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另外两组是另外一个小朋友,我们接着读。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另外一个小朋友不假思索地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是伊琳娜却和他们想得不一样,她觉得她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问妈妈。
理解:1、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你能给“光”换个词吗?(只)
2、妈妈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是啊,只靠脑子去想问题,而不亲自实践,怎么能够了解真正的事实呢。妈妈的话告诉伊琳娜,要亲自实践,从实践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3、 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指导读,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伊琳娜的惊讶,我听出伊琳娜的吃惊。
4、 默读6、7自然段,画出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词语。
(越想越生气,高兴地笑了,)
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出示: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
师:郎志万真的是哄骗这些小朋友吗?
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郎志万的名言: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法国 郎志万
此时的伊琳娜明白了郎志万的良苦用心,她高兴地笑了,并对郎志万说:“______”
此时此刻,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指名说
师:是啊,伊琳娜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精神也是值得赞叹的!
三、从课内到课外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伊琳娜是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在科学史上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课下,同学们查找伊琳娜的资料,了解她。
四、课外拓展
做一做:把一把尺子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的外面可以看到:
A尺子上字不变
B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上一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下一篇:《蟋蟀的住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