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也在我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去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儿童都非常聪明能干,错与对、是与非等都非常的清楚。他们一个个都是有着奋斗目标和丰富情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人。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在和孩子的接处中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这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在我接到四年级4班的教学任务时,听说“宋飞既是一个成绩差,又是一个不听话的讨厌鬼,且懒散、又爱打人”,当时我也对他有些心灰意冷了。我真得要放弃吗?不,我一定要让他跟上队伍,于是,我第一次把他叫到跟前并指着他书写潦草的课堂作业说:“小飞,老师在你的本子这样乱画钩,对你负责任吗?你高兴吗?他低着头说:“不高兴”。我又轻声细语地对他说:“你这样对待老师教给的任务,老师看见了会怎样呢?”从他的眼睛里我看见了他悔改的决心。从那一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我们应做到两点:
一是观念上,我们应该期待学生,产生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可悲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我们不要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回避学生会产生问题的情况,更不能淡然置之或扼杀学生的问题。而应在学习过程加强三个鼓励:①是鼓励学生中质疑,②是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③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
二是操作上,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
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学生学习了“113+59”、“276+98”、“165-97”三个例题后,提出一个问题:“一会儿加,一会儿减,我都弄糊涂了,怎么办?”通常方法是通过大量训练促使学生“不糊涂”。可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数学的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理解数学的能力,于是鼓励他们讨论交流,寻求办法。其中一位学生结合他爸爸在商场买东西与售货员之间“付钱找钱”的情景,说明了“165-97” 简便算法的算理:爸爸身上有165元钱,要买一把97元的剃须刀,他付给售货员100元,售货员找了他3元钱,这时他还有68元钱。其“数学化”的过程就是“165-97” 简便算法的算理。这个既是生活的,也是方法的,又是有趣的知识情景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更多联想,使他们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知识,从中体会到数学本身的深刻而充满情趣。我想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难道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吗?
三、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等理念,期翼把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他们主观人为地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而未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在问号中离开数学课堂。
1、促发反思。在课堂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学的感觉怎么样;还要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发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等等。
2、延伸兴趣。大数学思想也是新理念所提倡的,而且数学文化往往比数学知识本身让人更容易接纳。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探索兴趣延伸到课外,深刻体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如:为什么闰年多出的一天会放在二月份,你想知道吗等等。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3、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进行实践验证。把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是重要的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借助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铺地板需某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快?买卖东西时的付钱找钱等。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自己的问题中求悟,应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意识,也应在宏观上构想,在中观上协调,在微观上落实这三方面作不懈的探索

发布于:2018-11-22作者:李静

上一篇:画教学反思

下一篇:改变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