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概念教学的理解和思考
教了这么多年学,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对知识没有整体把握和认识,自己尚不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点来关注教学,关注学生。谈何上出高质量的数学课,培养出较高素养的孩子。听了两场老师的报告,才发现自己懂的有多浅。
是的,我想用一个“浅”字表达,这个浅字表现在我对知识的理解浅,对教材的处理浅,对教学的设计浅,对课堂生产的拿捏浅。对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的揭示浅。和浅相对的是深,这两场报告足以让我有深刻的认识,深刻的反思,以及深深的收获!
什么是数学概念?它是现实客观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有其本质性。
一、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概念内涵。
本质性是除去颜色、气味,材料等非本质属性之外,抽象提炼出的数学模型。事物都存在有共性与个性,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探究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抓住共性的东西并进行归纳概括,揭示概念的内涵。例如角的认识,“这些图形都有一部分被遮掩住了,你能猜到它们是谁吗?”哦,是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你是怎么猜到的”这些图形上有角。“好,我们把角留下来。”只剩下角,“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就抽象了出角的本质属性。
二、 抓住关键的词,层层推敲,理解概念。
小学的数学概念大多是运用词语加以描述的。所以,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层层推敲,学生就容易理解概念了。 如:梯形这个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个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教师就要紧紧地抓住两个关键的词:(一)是四边形;(二)是只字。第一层,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不是五边形,也不是六边形,它是一个四边形。第二层,是在四边形中必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决不允许再有另一组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理解了梯形这个概念。
三、 抓住数学概念的内涵扩充概念的外延。
理解概念的本质一般我们都是用正面方法来揭示概念的本质,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正面的揭示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反面衬托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教学方程这个概念时,首先,教师可过概念同化正面的揭示其本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反面衬托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正误,确切的掌握方程这个概念。 有些概念比较易混淆,学生不易区分,那么我们教师应要善于引导学生弄清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倍数和公倍数,相同点都在倍数,都是数的倍数,都有无数个。不同点在公字,倍数,是一个数而讲。公倍数,那么公字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 再如:化简比和求比值,可以说方法是有联系的,但结果不同,化简比结果仍然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样学生对概念理解就清晰化,明朗化,在运用上也会游刃自如了。
总而言之,概念的教学在我们教学中占得比重较大,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的不透彻,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定律、法则、公式等。因此,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应用概念,深化概念。掌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让学生学好概念课。
上一篇:《掌声》教学反思
下一篇: 我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