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习教材培训有感
通过参加培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联系教学实际反复思考,深感大有必要。
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学实际不同,教学的目标有别,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用教材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完教材。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束缚限制教学的。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应甘作教材的奴隶。
教材不只是课本。课本往往只是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自主地选择、组织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材料,而不能过分依赖手中现成的课本。
教科书和教参凝聚着教材编写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吸取了广大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宝贵经验。应当潜心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分析教材的优势和弱点,认认真真地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教材编写会尽可能地考虑不同教学实际的需要,但这种努力肯定会受到很多限制;而且,教材编写者也是人,也会出现失误。不能盲目地崇拜教材、迷信教参。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机械被动地依赖课本和教参绝对是两码事。
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使教材为我所用。
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演出的脚本。成功的演出往往要在脚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调整、改造、扩充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再创作”的过程。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取教材之长、补教材之短,“自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包括选择课程资源,参与课程的研制开发等,教材的调整、改造和扩充即在其中。图省事,吃现成饭,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职能,那是教师失职。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客观求实地看待教材,自主创新地选择、组织和使用教材。
上一篇:听视频课乘法的计算教学反思
下一篇:观察物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