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反思05



读书有感----反思
林清玄之所以能发现这么多实在的道理?那是因为他有一双谨慎的慧眼,能细心地看透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清玄善于从生活中的简单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一片花,一片草,一棵树,一行爬过佛像的蚂蚁都可以引发他的深思。      
 《清欢玄想》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 林泉,清欢,玄想,这就是林清玄。我最近又细细地阅读了一遍他的这本书,这本书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像林泉一样清澈,读了能品出清欢的滋味,文中有或浓或淡的玄想,这本书犹如是森林的一棵草,一棵树,一朵花,一滴露融汇而成的,那么简单,那么纯朴。初读目录,我发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故事短片,后来慢慢品读,才发现每个片段里都有一个教育我们的观念,其中的一句话“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忍苦艰,人生才能显现价值。”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主要的教育理念。
其中,有一篇“好的孩子交教不坏”这篇散文让我深有感触。它里面主要提倡的是“好的孩子教不坏,坏的孩子教不好”这个道理。然后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孩子是一粒榕树种子,不管怎么培育,也永远不可能被培育成最昂贵的红豆杉。“红豆杉可以做雕刻做家具等,平凡的榕树又何尝不能做风景,不能让人在庙前乘凉呢”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红豆杉,可有些孩子也许只是榕树种子,那又怎样呢?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是红豆杉,那谁来做榕树?谁来做松树?也许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别人一样成功,经常和孩子说“你看谁谁谁多好,你也要像他一样”这种话。
作为教师,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应该是让不同的孩子发挥各自的潜能,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作为教师,或是家长,因该在乎的是自己的学生或自己的你的孩子,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进步”就是在进步在前进。
如果孩子是一粒榕树种子,与其让孩子成为不可能成为的红豆杉,还不如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榕树,不是更好吗?鼓励孩子比批评、责怪更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严师出高徒的,有些时候,批评反而可以让孩子变的叛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有些时候有些贪玩,然后在批评中,反而学坏。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感触的是作者的心态和幸福感。心态好,万事皆欢心。幸福感是来自自己内心的,而不是别人给与的。即便是别人能给你幸福感,那也是短暂的。
我们从林清玄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豁达的胸襟。
若有广大的心,一片茶叶,也可以跨泰山,超北海与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叙。
我很佩服,很欣赏作家,因为作家有非常确定的幸福,一是不断的在内心叹出更幽静,幽微的内在,一是不断去追求,追寻更广大的境界,这是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时间是公平的,人人都有一生,每天都是24小时,但每日潜入深海的人,就能亲眼看见海底的七彩鱼与闪亮的珍珠,空间是公平的,我们都生存于相同的世界,但经常攀登山顶的人,总能放眼眺望,看见美好的远方。立处皆深,大海并不在别处,会员皆圆,高山也并不在别处,我愿永远用深刻之言,广大之言,醒觉只眼,美好只眼来看世界,世界不只如此如此,透过我的心一切确定了,便能如是如是。
文学家的心超越了虚实,飞过了时空,在美好的情怀中相会,文学家的心是充满了弹性与变化,不是僵化而顽固的。王阳明喝了半杯水半杯水,把南郡县一分为二,苏轼,明知道赤壁在遥远的地方,却能移形换位,拿来做心灵的背景。
所谓圣人者,常人之肯安心者也。
常人者,圣人之不肯安心者也。
我很喜欢一样一句话,昨天的负担加上明天的压力,使今天最坚强的人都承担不起。隔断过去,让逝去的过去加速死亡,把未来关在铁门外,未来就只是今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赫曼赫塞的名言,若无阻力,则一事无成,你必须是你自己,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丰饶而美丽。每个人作为躯体只有一个作为灵魂,绝不止如此。

发布于:2021-01-12作者:liuxiaohan

上一篇:反思04

下一篇:音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