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杨婷
在教学中,以课本为突破口,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中心,以位置为重点,以左右为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
1.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3.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说,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4.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5.也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上、下、前、后”,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能够用“上、下、前、后”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教学本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上、下、前、后”这些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很熟悉了,学生对“上、下、前、后”基本都能够理解。
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的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通过组织游戏,学生自己开展的活动更加培养了学生左右的观念。
举起你的左手,挥挥你的右手。
跺跺你的右脚,抬抬你的左腿。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右手拍拍左肩,左手拍拍右肩。
左右是在认识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之后,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左右,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生活,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通过说说教室里的学生自己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但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创设的活动太少,有的孩子还是没明白左右的相对性,应当加强。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课堂作业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年龄太小,又刚入学,什么都难懂,作业的难度大,不是左右知识,而是课堂作业要填的字或画学生无法完成,浪费的时间不少,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很不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探索新时期的新方法、新理念,勤奋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研究一年级教学,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而努力!
上一篇:用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