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贾雪利
“认识厘米”是在学生“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也是今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认识几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导入环节,我选用了卡通形象,教学“一拃”的概念,并设计了“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如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手臂的长和课桌面的长,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也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为之后学生直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做铺垫。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多种活动,通过实践加深认识。
在认识厘米之前,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当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线、刻度数和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在此基础上,再认识1厘米。 在认识1厘米时,我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1厘米有多长,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指一指”:1厘米有多长?并且利用听录音的形式,侧重识记“在尺子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然后利用反问的形式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借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再认一认,在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当学生有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再利用小棒,让学生用两根手指比划比划,1厘米有多长?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又让学生“找一找”、“估一估”,在我们身边或身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也是大约1厘米,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反复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表象。
如果说“认识1厘米”已经建构好了,那么“认识几厘米”就变得简单多了。
在认识几厘米时,一般学生都能正确说出物体长几厘米。于是我反问他们:“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不能正确的说出为什么是几厘米时,我顺势引导“几厘米就是有几个1厘米”,并运用动画的形式,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直观,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新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进行测量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发布于:2021-01-18作者:贾雪莉

上一篇:向着月亮出发 ——家长会有感

下一篇: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