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总体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
二、目标制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亮点呈现:
1、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巧妙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尽量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多媒体课件和课的融合,恰如其分的让孩子体验了一把,转转盘抽奖环节,让孩子初步体验可能性的大小;从盒子里摸球环节,精彩的展现了学生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摸到什么,展现什么。让孩子们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进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以及孩子们对可能性知识的已有认知水平。猜球环节,孩子们对可能性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知识的再创造。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4、技术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电脑,体验感受,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起到了感性升华的作用,又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虽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时,关于可能性的知识在生活中体现不够。
2.在处理后一道猜球的题时,学生没有弄明白是从同一个袋子里取的球,在连续摸出4个绿球后,学生对于到底是从哪个袋子取的有些不清楚,对于孩子难度有些大,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3.本想在教学的最后介绍一些有关概率的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没有介绍。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把学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受用终身。
 

发布于:2021-01-19作者:依音

上一篇:《位置》

下一篇:“可能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