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刘晓阳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在备课时,无论是设计课件,还是备教材、想思路,都下了苦功夫。回顾这节课,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做得比较好,具体如下:
一、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一开始PPT出示问题解决35个头,94条腿,让学生感到这道题不好解决,然后化繁为简,改为8个头,26条腿。然后依次经历猜测法、列表法、假设法、每一步都利用多媒体,在掌握一种方法后再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探究新的解题方法的冲动。
二、善于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本重难点。由于做到了PPT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性。猜测法是无序思考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用PPT引出列表法思考的有序性,能够解决较为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再让学生观察表格的找到特点,就是为了进行方法的渗透,为下一步的假设法做铺垫。再让学生尝试用列表法解决35个头、94只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枚举法也是有局限性的,从而引出假设法。这种设计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数形结合做得比较好。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假设法,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用假设的方法列算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次考验,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处理这个环节时,我用了摆一摆和PPT直观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思维过程,让学生采用摆一步、说一步、写一步的步骤去理解整个解题过程,非常直观。这样就做到了先形后数,数形结合,化抽象为形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维难度。这时学生脑子中已经建立了模型,再让学生脱离磁片和磁条,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上一篇:延迟服务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