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这篇文章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也是一篇对学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教育意义的佳作。基于以上的思考,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丰富多样、诗情画意的的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一、亲近作者,微撼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我首先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关代表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帮助学生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
这一环节的安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二、读文激情,荡怀抒胸。
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像《匆匆》这样的抒情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学习这样的文章,首先要深入地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其次是个性地悟,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同学们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感受确实是独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
上一篇:《鲁滨逊漂流记》F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