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吴书会
第三周,我讲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的“解决问题”,在上这节课的前两天,翟老师告诉我要听我的课,我比较紧张,开始构思这节课。这节课的问题难度不大,但是这个题目不像《表内除法一》的“解决问题”,已经与实物个数扩展到除法的现实模型,里面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
这节课,我仍然按照原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来进行。
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学生可以找到并说出题目中的信息,我把这些信息卡条贴在黑板上。接着“怎样解答”,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但在分析时,不会讲清楚“为什么用除法解决”。我前后用了三次教学生说“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前面学习实物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些物体里面有几个多少时,学生会讲一讲,今天学习购买商品,学生又不会说了。
接着,我问学生“你能像这样编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我想,有了例题,学生会照样子出题。这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小熊6元,50元可以买几个小熊?”,这时候,有学生就在下面开始议论了,“不能”,对这个问题,我也有点蒙,因为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就问学生“一个都买不了吗?”学生开始思考,“可以”。现在想想,我应该抓住学生“生成的问题”,为接下来“有余数的除法”做铺垫。
翟老师的课堂上,就更精彩,学生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翟老师出示了这个问题,学生也想到“能买9个小熊”,翟老师接着问“老师给老板50元,拿起9个小熊就走”,这时候,学生情绪激动“不行,还没找钱呢”!接着翟老师进一步给学生讲解。
反思我的课堂,气氛不活跃,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我的引导语针对性不强,对于生成的问题,不能灵活地处理,今后要多学习、多听课。
上一篇:一“线”成“串”——除法复习反思
下一篇:《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