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在阅读中成长股


      学生放假了,热闹的校园骤然安静下来,我依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春节除了打扫屋子,采购年货,走亲访友之余,依然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读书、写作。因此这个假期显得格外充实,收获也很多。
     读书:唐诗(随手翻阅)、宋词(背诵经典)、《史记》(未完上册)、《大学》、《老子》《陶行知名篇精选》、《种好心田》,重温了《优秀教师成长之道》。因为读书的需要网购了三本书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及《陶行知名篇精选》。这三本书将作为本学期的重点阅读书目,同时还有《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与管理》《做最好的老师》。
    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收获颇多。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读了这些书。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而变得平心静气;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聊,而变得善于思索;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而变得善于学习。
通过反思,我真正体会到时光飞逝。
通过思索,我明白了宁静以致远,欲速则不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明白了“厚积薄发”的道理,懂得了积累的重要。
我也更加知道人只有爱心不够,要把爱心落实到行动上:“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动决定一切!既是珍惜今天最有利的做法,也是对流逝岁月的弥补。
明白了作为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德。懂得了作为人可以不断提高,但不可以膨胀。肥皂泡的美丽就在于它能映照大自然的光彩,当然它是那么不堪一击,经不起风吹雨打。更可怕的是它的膨胀,使它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人在大自然界面前又何不如此?当然自己根本没有膨胀的理由,这是必须铭记在心的!
时间、机会对于人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关键是怎样充分利用时间、把握机会。这个世界离开谁照样转,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世界可以更好的活。所以时时处处不能考虑自己的重要,而是怎样不断学习、去提高。更好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发布于:2021-05-03作者:xiaoshujie

上一篇:《除法估算》教学反思

下一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