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有些文章之长是我们教师始料不及的,许多学生一见到长课文也像是见了“拦路虎”似的,对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往往是束手无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金色的鱼钩》,一共34个自然段,课文占了6页,可以说是一篇名副其实的长文巨作,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充分利用课前提示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导课后,我让学生默读课前提示,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这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很快找出这篇课文,小说讲述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事。问题是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了降低难度,大家先梳理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找一找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再加上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这件事中,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进行细致入微的赏析,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内心受到感动的点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最后再次理解课文的题目“金色的鱼钩”,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说是金色的?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再次升华。
围绕课前提示,设计问题,紧紧地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学习这种篇幅较长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