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尹瑞珍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经典课文,原来是六年级的课文,现在放到三年级来学习。有一定难度。主要是课文长,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也没有读好。课堂上就让学生练读,再指导读。把课文读流利后再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不足之处: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只是简单讲了一下,没有具体阐述。应该让学生说,写小练笔。
上一篇:《秋天的雨》反思
下一篇:听听,秋的声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