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新学期开学已经是九月中旬了。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没有办法进行线上授课,所以本学期的学习时间整整少了两周,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在担心: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可以按计划完成吗?
如果要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压缩每一部分的教学时间。按照以往的经验,正常的情况下,在拼音学习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得并不熟练,如果再压缩教学时间,该如何展开教学呢?
一、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会发现,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工具,明确这一功能定位,拼音教学才不会偏离目标,导致拔高或降低学习要求。
对于一年级集中学习拼音的阶段,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是“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里的要求是 “准确”,而不是“熟练”,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就可以合理制定一年级拼音的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要围绕这两个目标展开,不要求学生听写、默写、用拼音写句子或进行大量的抄默练习,不进行直呼音节、音节构成分析训练等。
拼音的学习,会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如在阅读中运用拼音、巩固拼音,练习查字典巩固拼音学习,拼写人名、地名等。在使用电脑时,学生还可以尝试着使用拼音输入法录入汉字,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提升运用拼音的水平。经过不断地学习与巩固,学生最终会达到信息时代对汉语拼音掌握程度的基本要求。
二、选择恰当策略,有效实施拼音教学
教材中的每一课都会安排情境图、音节练习、词语、儿歌、书写等几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要将拼音、识字、口语发展、语言积累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有机整合起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与之相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认识声母、韵母,练习拼读音节。
例如,在使用情境图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画面的内容,也可以采用教师讲故事的形式,根据口头的表述,随机呈现要学习的声母或韵母,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在学生初步掌握声母或韵母之后,再到图中去寻找对应的事物,发现其与所学声母或韵母在音或形方面的相似之处,帮助读准音,记忆形。
在拼读音节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关注音节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避免简单机械的无意义操练,更要避免出现普通话中不存在的音节。例如,音节bān,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五班”的“班”、“搬家”的“搬”、“斑点”的“斑”、“扳手腕”的“扳”。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经验的学习,学习拼音的过程更加有趣味、有意义。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对难点给予格外关注,特别是读音易错、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节,在语境中复习,还可以通过编排儿歌、故事等帮助学生识记。例如,在区分p和q时,编排了这样的儿歌:大头娃娃面对面,左边是p,右边是q。几遍读下来,学生很容易就住了这两个声母的区别。
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教师一定要明确功能定位,不要拔高要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经验,要着力突破重难点,避免平均用力。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恰当的拼音教学策略,一定可以达到本阶段的拼音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顺利迈过学拼音这道门槛。
上一篇:大小多少反思
下一篇:趣味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