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美术教育随笔(3)--如何体现美术导入方式的最

《美术课程标准》表明:课程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新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提及的六大改变中,有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就有两处:(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美得的规律,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学生呢个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丰富审美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而这些能力和素养的获得,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课堂的导入环节显得尤为直接与重要。
综观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倾向:(1)直切主题式。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有些教师往往没有设置这个环节,而是直奔主题,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听到诸如这样的话语:“今天我们上《家乡的果树》,请小朋友翻开书本看一下家乡的哪些果树……”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游离了学生的经验,使课堂成为教教材的主阵地,这样的导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预设和准备,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2)方法单一式。教师设计导入环节的方法单一,导致了教学的“任务式”,使本来有新意而且学生喜欢的导入方式反复使用而终究成为定式时,失去了其教学价值,弱化了学生的心理驱动力,淡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平淡无奇而乏味。(3)南辕北撤式。教师在导入环节教学时,把握不住“度”,始终在同一问题上启发和纠缠,进入自行设计的“怪圈”中。有的教师则故弄悬念,引导学生进入迷芳自赏式。教师在导入教学中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来牵着学生走,没有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课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就更谈不上课堂资源的生成了。这种类型的导入在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展示中已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设计最优化的导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课程实验中教师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所说:“最优化教学应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和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优的教学方案。”教学导入环节的实施也是如此。
 

发布于:2018-11-27作者:guanxiangfeng

上一篇:培训心得

下一篇:听邹老师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