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守纪好榜样
宋社霞
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即将迎来的是崭新又充满挑战的新生活。这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传递信心、勇气和力量。建议家长朋友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信心: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一起面对;要给孩子描述上学后美好的画面,试图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是每一个家长必须要做的非常必要的准备。那么怎样让孩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尊师守纪,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
第一、提前酝酿,营造良好氛围。从孩子6岁生日时,我就告诉他6岁之后,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会有同学(不再是小玩伴儿),会有老师,会有作业,会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要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会带来美好的未来。
第二、分享鼓励,只鼓掌不挑刺。孩子刚入学,各方面的情绪高涨,容易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这时候,家长一定要从正向思考预设孩子,期待孩子会做出美好的事情。
这一阶段(大约一个月),放学的路上,一定与孩子聊聊学校的事情,要千方百计的去表扬。可以表扬努力,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得到肯定;表扬态度,比如作业,即使完成的不好,只要认真做了,都应该肯定;表扬责任心,比如孩子值日,能力所能及地去做,即使没有达到目的,就应该肯定;表扬条理性,值日时,先扫地,后拖地,把主要的项目先完成,就该表扬;表扬虚心,在自己遇到不会的时候,知道问老师,甚至问别人,就该肯定;表扬细心,能够发现数的分成的规律,就可以表扬;表扬合作精神,体育课,能够与同学一起游戏,就要好好竖起大拇指……
第三、适应环境,建立规则意识。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刚入学,他的快乐和成就基本来源于老师。老师的恩威并重,会快速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在家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可以任性,可以随便,可以撒泼、刁蛮。但是一旦走进学校的大门,就需要有规则意识,有团体意识,有合作意识……我们可能也见过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或者别人发言,他就开始自说自话,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有规则的生活。
不过,在建立规则时,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孩子的情况——外表变化、学业变化、行为表现的变化、情绪波动的变化、肢体语言的变化,或者任何异常。之所以这样提醒,是基于我自己的失误而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实例。如果有小学的同行,希望不要介意。
孩子入学前,我反复叮嘱他要遵守纪律,但是有些事情是始料未及的。我的孩子在6岁前,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自学完成了。老师上课时,只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什么,他就随口说出答案,让老师很尴尬。教师节过后,老师罚他站在教室后墙处。这一站就是一个多月,当我发现时,已经到了10月底。规矩倒是立下了,但是孩子当时很胆小害怕怯弱拘谨。如果我能及早发现他的书包上为什么总是有土,如果我能早一点看出先前很乐意去学校的孩子突然磨叽起来,如果我能发现他那一段为什么腿会抽筋……也许及时沟通后,就不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虽然老师后来对我的孩子爱护有加,但是孩子一直到现在也不愿直面此事。
我们都曾见过小学一年级那种沸反盈天的状况,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其他的现象,那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乱象……也理解老师的焦虑、担忧甚至抓狂。所以,建议家长这一阶段务必拿出主要精力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我是一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我们都喜欢“好”学生。 “尊师守纪”常常是衡量“好”的重要标尺,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建立正向的思维导向和良性循环;能赢得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帮助孩子更好地展示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大事,我们要群策群力,共同保驾护航。让过程更加完美,让结局不留遗憾。
上一篇:孩子今天我们一起飞
下一篇:你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