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我要是你我就会怎么样?我小时候如何如何优秀,家长原以为这样能激发起孩子的斗志,其结果可又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激发,反而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就不可能有父母优秀了,于是对父母产生依赖。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有位事业有成的家长朋友,为了照顾好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请了保姆、司机、家教,如今孩子已经14岁了,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很冷漠,听不进任何人的话。这位父亲提起这件事就一脸的无可奈何,可是他不知道造成孩子现状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自己。正是他的强大,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渐渐孩子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生活中“虎父”却多“犬子”。我建议有时候学习一下老鹰训练小鹰的方式,让孩子强大起来。
无独有偶,一位女强人妈妈在事业上呼风唤雨,由于工作忙,把孩子送进了条件最好的私立学校,而且还配备了一位专职“佣人”,结果孩子连书都懒得翻,只迷恋电子游戏,为了玩游戏甚至连家门都不出。
有人说:如果事情我们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试想如果关于孩子的事情我们都不去做呢?那孩子真的需要100%承担了。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强大,他们的依赖性可能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
如何在孩子面前示弱,以及需要在哪些方面对孩子示弱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可以思考:
第一,学习上的示弱,永远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万能的,不但你不能帮他解决问题,还要时不时的让孩子帮你解决问题,让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强大;
第二,生活上的示弱,从吃喝拉撒睡,都让孩子自己完成,不但这样,还要借助各种可能的机会,让孩子承担更多地责任,只有担当,孩子才会更加强大。记住:一个太过于勤快的妈妈背后,有可能就是一个懒惰的孩子。
第三,成长中的示弱,让孩子处处感觉他要比你厉害,比如出去旅游,让孩子策划路线,做导游,你就可以乐享其成。比如家里面的小决策,多听听孩子的,让他感觉在这个家里面他很重要,于是就会有家的责任。
第四,家庭关系中的示弱,比如,夫妻双方故意制造一些分歧,让孩子成为你们的调停者,让他给建议,他会有一种无上的自豪感。
当然这样的示弱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相信家长朋友们的智慧都在我之上,一定会有更多好的东西去分享,别忘了给我留言你的高见。最后张健老师依然是要告诉父母的是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但父母一定也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上一篇: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指导
下一篇:学会做个“懒”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