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为祖国而学习》
通过同学们假期表现和家长反馈,我发现,现在孩子对自己为什么学习而迷茫,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学习没有用,不是有很多人没有文化照样做生意、挣大钱吗?就是要学习,只学好语文、数学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读《论语》、背古诗词、读课外书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些故事。
一、名人故事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9月23日,吉鸿昌被迫上了邮船。邮船到美国之后,吉鸿昌将军经常被当作日本人,当时日本正侵略中国,所以每次被误认为日本人,将军都进行纠正说自己是中国人。
有一次将军到邮局往中国邮寄东西,邮局的工作人员傲慢的说,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将军非常愤怒,随从劝阻说,不要和他一般见识,换个窗口,说自己是日本人就不会被刁难了。将军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将军说,别人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回到旅馆后,将军做了个小木牌,端端正正地在上面写了五个字:“我是中国人”。每次外出时,将军都会把自己木牌挂在自己的胸口。
邓稼先回国
1941年,邓稼先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他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离开人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的,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祖国,有家国情怀,才立志报国,最终也为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
二、中央一套《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观看了中央一套《开学第一课》,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比哪一年的都精彩,都振奋人心。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对祖国的热爱,看到五星红旗,自豪和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1、 第一面五星红旗
谁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上讲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怎么来的?接着老师讲述《红岩》中蒋雪琴和下萝卜头的故事。
还有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兵张嘎等等革命英烈,就是他们有家国情怀,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祖国,才有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们,你谈何学习?吃穿就是问题,更别说读书了。
2、 登山员是怎么出场的?(学生谈到了他的义肢。)是啊,五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五次是用装着义肢等上去的,还有其他登山员,有的截去了脚趾和脚后跟,有的截去了双手。这都是为了什么?还有现在最年轻的北大学生登山队,他们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有了高学历,可以找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去登山?这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精神!
3、 航天员一出场,就收到同学们的热烈鼓掌,有多少人羡慕航天员,你知道作为航天员得具备什么条件吗?有学生说:身材标准。对,不仅仅是身材,最少也得本科生,在专业领域工作三年以上,研究生可以工作两年入选,博士生一年就可以。这说明什么?学历越高,你竞选的几率就越大,你入选的条件就降低。学习有什么用?这就是学习的好处!
4、 再看海军战士,巡洋舰上的海军战士,自己的孩子都五岁了,才和孩子见过12次面。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他们随时有什么危险。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不想每天和孩子、家人一起过天伦之乐的日子吗?都想,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自己肩上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只有舍小家为大家,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才能不被外国人欺凌,国人才能平安、幸福的生活、工作。
三、学习无用论
1、有的同学说,既然上学呢,我们只学好语文和数学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读课外书、背诵一些经典呀?同学们,经典的东西都是我们祖先保存下来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要不,也不叫经典了。再说课外书的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统编教材,倡导的就是多读课外书,以书本为依托,大量阅读。我们现在上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上学、学习是你的义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国访问或者国内讲话时,都引用经典,从而让我们感到了习主席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有水平。有多少政府官员、经商大亨,都是熟读《论语》《道德经》,用上面的思想、方法管理自己的部门,服人心、得民心,生意才做的顺风顺水。
再说你自己吧。上幼儿园时,你给家长提出过:读《论语》有什么用的问题吗?现在有的家长对你这个问题已经无言以对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三年,你读的书多了,你会思考了,你家长还在原地不动,他的知识水平已经远远低于你了,再过三年,如果你再读很多很多的书,背诵很多经典,他对你的问题更是茫然无知,甚至连你提出的问题他也听不懂了。不要再说知识没有用了。
第三点,有的同学说,没有文化,不是也有人做生意,挣大钱吗?是的,现在确实有人没有文化能挣大钱,甚至很久以前就有很多暴发户,一夜暴富。但是你知道吗?哪些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很快就一夜倒闭,没有文化,没有经营头脑,公司的管理一盘散沙,是不能维持很久的。现在确实也有几个大富豪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世界上有几个呢?你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吗?再说,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时去竞选一个工作岗位,作为主管,你会选择哪个?对,我们都会选择名牌大学毕业的那个学生。为什么?就是说,知识水平越高,就业的几率就越大。这也是学习的作用。
第四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一生中面临最多的是困难和挫折,如果一个人知识水平有限,思维的界限打不开,他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少,面对挫折,他也可能只会哭,甚至被挫折吓趴下。而知识水平高的人,他的思维活跃,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和挫折。学习、掌握知识,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变得坚忍不拔。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骨气,永不气馁;作为中国人就要时刻牢记:为国而学习,为国而生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人,就要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无论天涯海角,时刻牢记: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再问同学们,你为什么而学习?(生齐声答:为祖国更强盛而学习!)
上一篇:神州谣
下一篇:暑假作业反馈